今天是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79年前,奋战14年之久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在新中国的航空领域中,有无数的老前辈在自己的青年、少年时代亲历了那段艰苦岁月,他们中很多人的航空梦、报国志也是从那时萌发。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他们在抗战中的十七个人生一瞬,一起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烽火年代。
荣科:不做亡国奴,少年夜奔出沈阳;要当科学家,男儿改名救家邦
经历事件:“九一八”事变、长沙大火、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建设
青年时代的荣科
荣科出生于1914年,沈阳人。1931年,17岁的荣科升入高中二年级,开学没几天,日本侵略者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血气方刚的荣科不甘心在侵略者的统治下生活,“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夜里就辞别父母,和同学一起躲着日军的炮火,随着向关内逃难的难民队伍逃往新民县,从那里爬上闷罐火车到达北平。1931年10月,荣科进入了以招收东北流亡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北平私立弘达中学继续高中学业。在校期间,“工业救国”、“科学救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他认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屡受列强欺辱,就是因为科技落后,想要强盛只有靠发展科技,于是将自己的名字荣贵勤改为荣科。“科”者,科学救国之谓也。
1938年,荣科在长沙入地方行政学校工矿辅导员班受训,不料因与在延安的同学通信,被学校开除。不久,日军进犯湖南,兵至汨罗,1938年11月13日,国民党长沙守军仓皇中火烧长沙,当天夜里,荣科从睡梦中惊醒,只穿一条短裤冲出房门,冲出火场跳入湘江逃命。逃生后的荣科身无分文,幸而有在军医院当院长的东北老乡帮忙,让荣科当了一个上士文书,坐伤兵船去沅陵,而荣科这个文书却是“无文可写,无书可读”,做得最多的活儿是当拉船的纤夫,拉着满载伤兵的木船艰难前行。
劫后余生的荣科后来在抗战中从事过铸铁铸钢,锑、汞冶炼,盐矿、金矿开采等工作,直到1943年,荣科才经朋友介绍被贵州省大定县新建的航空发动机厂招聘为铸造车间主任,在航发厂工作,荣科的收入比在金矿少了很多,妻子也因此失业,但他并不在乎,当时,航发厂准备仿造美国的“旋风”式9缸活塞式发动机。荣科夜以继日地消化、掌握美国资料,并抓紧试制铝镁合金铸件和钢铸件,自行研制优质铸铁材料,最终使发动机活塞环使用寿命由1000小时提高到1万小时,得到了嘉奖。多年后,荣科成为了航空冶金、特种铸造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