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工程爆破技术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叔瑜

2023-03-23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阅读量:110

第三届“感动铁科”

年度人物特别奖

    冯叔瑜,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爆破专家,长期从事工程爆破技术研究。1958年创建爆破研究室,曾任铁科院铁建所爆破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艰难求学时代里坚定的报国志向

冯叔瑜(青年时期)

    1924年,冯叔瑜出生在四川省邻水县的一户清贫农家。1941年,冯叔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大竹师范学校。当时正值抗战,时局动荡,身边许多同学中途辍学。一心立志“学以报国”的冯叔瑜,十分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努力,成功拿到了当时已迁到重庆的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的录取通知书。

    家境的贫困令他的生活捉襟见肘,甚至没有多余的钱购买课本和教科书。冯叔瑜全靠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借同学的课本复习,凭着天赋和勤奋,最终以优秀的成绩顺利毕业。谈到大学经历,他总是谦虚地说自己“成绩虽不拔尖,却还算过得去” 。

冯叔瑜入党志愿书手填页

    1948年,大学毕业的冯叔瑜通过老师的推荐,到成渝铁路成为了一名实习生。不久,他认识了一位改变他一生走向的关键人物——周盼吾,原来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会主席。当时的周盼吾,正在重庆秘密发展中共地下党员,为革命积蓄力量。通过与周盼吾频繁的接触,以及深入的交流学习,冯叔瑜加入了中共重庆的地下党组织。

冯叔瑜(前排左三)在苏联

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工程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急需专业人才。1951年,冯叔瑜被选为国家公派的第一批留苏学生,到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工程学院攻读石方工程机械化施工的大爆破方法。4年留学时光,冯叔瑜如饥似渴地学习,前往多个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见习,还在西伯利亚大森林中生活了半个多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55年,冯叔瑜学成归国,立即投入到我国铁路建设的高潮中。

我国工程爆破技术的开拓者

    中国虽然是火药的发源地,但在一千多年后,爆破技术却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当时的铁路建设,机械化程度很低,石方施工主要靠人工打眼、小跑开挖,不仅影响施工效率,更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面对这样的局面,冯叔瑜决心要将学到的爆破技术应用在中国的铁路建设上。

    1956年,在内宜铁路的号志口工地上,冯叔瑜带领工人们首次采用定向爆破法开挖路堑取得成功,同时保证了路堑对面建筑物的安全。1959年,在川黔铁路的阿锁寨工点,首次应用定向爆破法填筑了一条高约20米的路堤。从此,中国的爆破工程,实现了从传统手艺到现代技术的转变。

冯叔瑜(后排左二)

与成昆线爆破组部分成员合影

    1964年,西南三线建设成昆铁路会战中,冯叔瑜担任大爆破新技术战斗组组长,主要任务是在贵昆和成昆两条新建铁路全线推广大爆破和深孔爆破技术,先后在成昆铁路沿线爆破70多处、近千万立方米的重点石方工程。在成昆铁路道林子车站(后来改名为关村坝车站)的大爆破中,一次性装药近400吨,爆破方量达40万立方米,是当时铁路建设中最大的一次洞室爆破

    实践出真知,他在引入爆炸力学、岩体动力学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爆破工程地质学理论。1985年,“在复杂地质险峻山区修建成昆铁路新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以国家需要引导技术发展

    “以国家的需要来引导技术的发展”,是冯叔瑜从事工程爆破技术的指导思想。定向爆破成功后,随着国家的需要,冯叔瑜和铁科院同事们不断把爆破技术推向新的领域。

冯叔瑜(左四)在中国建材总公司

福建顺昌1708t炸药平面定向爆破工地指挥现场

    在攀枝花钢铁公司的狮子山,冯叔瑜参与了中国有史以来首次万吨级炸药的大爆破工程;在广州黄埔港航道疏浚的水下爆破工程中,冯叔瑜创建了一套水下爆破的施工工艺和爆破技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1958年,三峡水利爆破组成立,冯叔瑜任秘书。面对这一前无古人,也毫无世界经验可循的巨大工程,冯叔瑜带领爆破组,在湖北宜昌周围的山区,选择了几十个试验场,进行了18次定向爆破筑坝的试验研究。虽然三峡大坝直到几十年后才开始修建,但冯叔瑜默默耕耘积累的这些丰富实验数据,直到今天,仍然成为中国水电建设最坚实的基础。

    1994年,三峡大坝正式开始动工兴建。对于冯叔瑜这位爆破专家来说,又一个难题出现在了面前。为了实现三峡水域的通航,必须在三峡的山体上,人工修建一条深度为50米,可供船只上下通行的船闸。经充分考量,冯叔瑜创造性地采用了深孔爆破和光面爆破相结合的方式。在3年多的时间里,一场场不同规模、不同深度的爆破,出现在了三峡施工的山体上,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如今修建完成的三峡大坝,是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每年的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

冯叔瑜(左三)在山西阳泉洞室爆破工地现场

    冯叔瑜另一开创性的成果是推动和发展了我国的城市拆除爆破新技术,使爆破技术从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外,进入了人口稠密建筑物林立的城市建设领域,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他参与的“路基土石方爆破技术”“控制爆破技术”等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参与和指导的“七七工程安全防护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亲自主持的“北京国际饭店工地控制爆破拆除技术”获1984年全国建筑科技成果交易会金质奖。光辉的成绩背后,闪耀着的是以冯叔瑜为代表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光芒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受党这样的培养,总感觉应该做些事情报答国家。一天不干工作,心里就感到愧疚。”四十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冯叔瑜每年有一大半的时间奔波在国家建设的各个角落。从崇山峻岭到荒漠戈壁,从中原大地到南海诸岛,冯叔瑜忙碌的身影遍及全国各地。中国铁路由弱变强、发展壮大,是时代赋予了冯叔瑜作为一名铁路人的历史使命,而他也不负众望,兢兢业业数十年,为我国铁路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生性温和

勤勤恳恳

一生与惊心动魄为伴

一心扑在中国爆破技术的发展上

1994年

冯叔瑜当选新成立的

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副理事长

1995年

冯叔瑜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视频:铁道科技影视中心

    编辑:邓彩屏 刘家豪

冯叔瑜
中国工程院院士
爆破工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