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建议  >  观点建议详情

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尤为关键

2025-03-31   经济参考网   阅读量:209

    近日,“如何重塑孩子的学习力——丘成桐《我的教育观》新书分享会”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对孩子们来说,兴趣的培养是决定他们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在现场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建议,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作为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当人们惊叹于他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时,他却将更多目光投向教育的本质。“他的新书《我的教育观》通过大量生动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他求学做人特别是从事数学前沿研究的经历,并从中凝练概括出他对于人生、学术和教育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既有深刻的哲理,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丰富的教育意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石中英说。

    哲学启蒙开启数学慧根,丘成桐回忆说:“我的父亲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崇基书院,他不是数学家,也没有教我数学。我从10岁起就听父亲讲哲学,里面有很多抽象的概念,他就常常教我找规律,教我思考的方法。”父亲给予的文学、哲学的培养后来对他影响很大,奠定了他学术研究的兴趣与品味。

    丘成桐在书中提到,父亲教授自己的第一篇古文是《礼记·檀弓下》的《嗟来之食》,第二篇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后来我才知道父亲的深意,他在教我做人的道理。第一篇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第二篇描述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研求之乐,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关于“学好数学,是天赋重要,还是勤奋更重要”的提问,丘成桐回答说:“也不能说完全不看天赋,因为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数学家的学问实在是令人惊讶的。但在我看来,天赋可能只占不到30%,更多是要靠努力,靠成长的过程。”

    丘成桐表示,教育要顺其自然,而兴趣在人生目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子立志,先要问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兴趣一旦确定了,便要坚持下去,那成功便不是空想。假如你立志做学问,那就要好好想通自己的目标。我们希望能做到的,是影响一个学科的发展,而非名誉、地位和财富。树立了这样宏大的志愿后,人生的奋斗才有意义。

    丘成桐认为,要重视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历史、地理等学科可以激发科学思维与数学兴趣的萌芽。文化修养方面,诗词、写作、音乐等兴趣的培养对人生发展十分重要,而真正的数学学习一般初中才开始。

    我们还要让孩子拓宽眼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并且养成开放的心胸,能够接受不同的想法。“多看书,看不同的书。帮助孩子建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丘成桐强调,要鼓励孩子不只是看学科相关的书籍。例如,一个孩子数学很好,他自然而然喜欢看数学的参考书,但也不妨鼓励他看看小说、计算机、名人传记等其他类别的图书。

    丘成桐坦言,培养基础科学人才,须从初中做起。据悉,除了创办清华大学求真书院,近年来,在丘成桐的倡导下,全国多所中学开设了丘成桐少年班,目前已有3000多名学生在读。

    “少年班的学生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交流发现,他们都很有才华和自驱力,能够自主学习,而不是去刷题,并且通过全面的通才训练,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丘成桐说。

丘成桐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