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七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楼201教室座无虚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航天领域杰出专家李东院士回到母校,为北航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航天强国之路:机遇与使命”的精彩讲座。作为北航《电磁兼容技术前沿》系列讲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讲座吸引了全校各院系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阵阵。李东院士作为北航的杰出校友,今年恰逢他踏入北航校园四十余载。他以自身丰富的经历和深刻的行业洞察,为北航学子带来了一场极具启发性的讲座。
讲座伊始,李东院士回顾了自己在北航的学习与成长经历,指出北航学子正处于人生最具潜力的阶段,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等待着大家勇敢探索。他强调,北航为学子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和平台,这是北航学子的独特优势,也是北航肩负使命、培育人才的重要体现。
在讲座的核心部分,李东院士深入阐述了航空航天领域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太空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而中美两国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他详细解读了航天的内涵,清晰地区分了航空与航天的不同,并深刻阐述了人类投身航天事业的原因。他提到,航空在推动经济建设、加强军事斗争、促进科学探索以及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李东院士进一步探讨了航天运输系统的技术关键和工程挑战。他详细讲述了航天运输发展历程中的种种难题,并展现了中国在克服这些挑战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他回忆起钱学森前辈在中国航天事业初期的卓越贡献,感慨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幸运的民族,因为在每一个关键时刻,总有具有远见卓识的伟人引领我们前行。”在运载火箭的研发道路上,风险始终相伴,“成功是差一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成功”这句话,时刻警示着每一位航天研发者。
在展望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时,李东院士满怀信心地描绘了宏伟蓝图。他提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的持续投入,中国航天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深空探测、载人航天,还是卫星导航、空间站建设,中国航天都在迈向新的高度。他鼓励北航学子抓住时代机遇,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必将屹立于世界航天强国之林,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讲座尾声,李东院士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并向全体北航学子送上了诚挚的祝愿,祝愿大家学业成功,人生成功。他的话语饱含期望,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学子。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的分享,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李东院士以自身丰富的阅历和对航天事业的深刻理解,为北航学子点亮了前行的灯塔,鼓励他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在航天强国的征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相信通过这一系列讲座,北航学子将进一步坚定科技报国的信念,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课后,同学们收获满满,感慨万千。
院士"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寄语,恰似航天事业的双翼。从东方红一号到空间站建设,从长征系列到可回收火箭,中国航天人始终在用系统思维破解宇宙密码。作为新时代的求学者,我们不仅要让电磁之力在方程式中起舞,更要让系统工程思维在创新实践中绽放光芒——因为星辰大海的征途,从来都是精密计算与大胆想象共同谱写的史诗。
——杜昕妍
在聆听了李东院士的讲解后,我对于火箭的发展,关键技术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有了更多的了解。李东院士从航空航天的区别出发,引入此次课程的主题火箭。从火箭的关键技术到目前火箭面临的困境,李东院士侃侃而谈,发动机,可回收技术,低成本结构设计,拓扑优化结构等等,这让我了解了火箭发展的关键,也看到了火箭发展的前沿领域。然后李东院士从国际视野上出发,讲解现今各国火箭发展所遭遇的困境——效率瓶颈,能力瓶颈,成本瓶颈,又向我们阐述了世界航天运输系发展历程与趋势,为我们展现了世界火箭发展的趋势。最后视角拉回国内,回顾我国航空的发展历程与规划,既让我们知道了我国航空发展的优势与先进领域,也让我们指导了更多中国航天的不足,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在聆听了李东院士的讲解后,我对中国的航天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坚定了我们心中的方向,也给予了我们更加明晰的前进目标。
——王一鸣
李东院士的报告让我对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航天人用智慧与汗水铸就了辉煌。同时航天工程上的面临的十个技术挑战也让我认识到航天事业的艰辛不易,更感重任在肩。未来我定会努力学习,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中国航天迈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邵鸿宇
后续,《电磁兼容技术前沿》系列课程还将有多位院士和专家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精彩内容。相信通过这一系列讲座,北航学子将进一步坚定科技报国的信念,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丨蔡欣欣 樊奕涵 佀卓航 李泊媛
编辑丨宋策
校对丨郝旭春
审核丨戴飞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