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为新当选院士颁证,“警察院士”等发言

2023-12-09   新京报   阅读量:974

    尼玛扎西院士表示,自己能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党和国家对西藏大学藏文信息系统技术团队30余年工作的肯定。

    12月8日下午,中国工程院一层大厅暖意融融,2023年当选院士学习教育暨颁证仪式在此举行。74位新当选院士齐聚一堂,从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手中接过证书。院士们的团队和家人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誉时刻。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一层大厅,2023年当选院士学习教育暨颁证仪式在国歌声中开幕。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新当选院士签署承诺书

    当天,李东、尼玛扎西、刘超3位新当选院士代表分别发言,他们一致表示,当选后要将“四个表率”的要求融入血脉,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工作、自主创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承诺拥护中国工程院章程,遵守院士行为规范,履行院士义务……”金梅林院士代表新当选院士宣读了承诺书,新当选院士签署承诺书。承诺书中明确提道:“如有损害院士荣誉的行为,我将主动申请放弃院士称号。”

金梅林院士代表新当选院士宣读了承诺书。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破除“四唯”,有新当选院士较少公开发表论文

    李晓红院长表示,中国工程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注重在国家重大工程中选拔院士,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重视候选人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贡献,坚决破除“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注重通过标志性成果评价候选人,持续关注长期工作在西部边远地区的候选人和一线的杰出专家,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坚持德才兼备,坚持严而又严的学术标准,选出了让党中央放心、人民满意、科技界认同的工程科技专家。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为新当选院士颁发证书。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今年新当选院士中,有未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有较少公开发表论文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吴世忠,有只有中专学历但成功研发出多款全球首创性疫苗和试剂的夏宁邵,有长期扎根西部的尼玛扎西、高雄厚,有挑战白血病“生命禁区”、创建“北京方案”的黄晓军,有数十年从事DNA检验技术研究的人民警察、英雄模范刘超,有突破绞吸挖泥船技术瓶颈、在填海造礁中发挥重大作用的谭家华,有投身国防工业填补关键领域空白、首次参评的吴强,有长期战斗在动物疫病防控最前线、巾帼不让须眉的金梅林,有聚焦国家重大工程安全的殷跃平,有突破海洋声学环境辅助决策关键技术的笪良龙……“这都是我们不拘一格为国选才的有力佐证。”李晓红说。

    他还围绕“坚守学术初心,奋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提出四点希望: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树牢至诚之心;始终坚持创新引领,永葆至真之心;始终强化使命担当,砥砺至勇之心;始终珍视崇高荣誉,恪守至纯之心。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围绕“坚守学术初心,奋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提出四点希望。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 李东院士:

    追忆长征五号研制经历

    李东院士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现任长征五号、长征五号B火箭的总设计师。在发言时,他表示,自己的科研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长征五号的研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经过20年预研论证和10年工程研制,在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之后,2016年,长征五号用首飞的圆满成功,回报了航天人三十年夙兴夜寐的努力和国家对大火箭的殷殷期望。但2017年第二次发射却突遭失利。

    “之后的故障查找与改进工作异常艰苦,在如山的重压下,我和众多航天人一道,查找故障线索、分析科学机理、进行试验验证,在整整908天夜以继日的拼搏后,长征五号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他说,“之后又连续成功发射,助力今天中国的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造和重型卫星工程的如期完成。”

    李东说,“院士”这个称号不仅意味着荣誉,更意味着责任和使命,自己将坚定科技报国的信念和严谨务实的学风,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工作、自主创新,不断掌握核心技术、铸造大国重器。

仪式结束后,新当选院士们在相互交流。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 尼玛扎西院士:

    让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尼玛扎西院士来自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他和团队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涉藏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农牧民群众民生改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等领域。

    上世纪八十年代,藏文信息系统技术研发刚刚起步。为了维护国家标准化权益和文字主权、奠定藏文信息系统技术基础,国家把研制计算机藏文编码国际标准的重任交给了他和团队。

    “当时,我们面临着软硬件条件极其有限、没有互联网等通信手段可以利用、人员和技术条件非常薄弱、与世界上多个国家竞争藏文编码国际标准的制定等诸多困难。”他说,为此,团队在短时间内查阅了大量ISO/IEC 10646技术文档,并结合藏文文字特性,争分夺秒地起草并提交了编码标准提案。“那时的很多工作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有时为了制作一个高质量编码字符集表格,我们往往从早晨开始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然后在第一时间提交ISO相关机构,连续几日熬夜攻关已经成为常态。”

    他表示,自己能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党和国家对西藏大学藏文信息系统技术团队30余年工作的肯定。未来他将带领团队夯实现有的研究基础,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助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支撑国家强边富民科技行动,助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赋能边疆民族地区数字经济发展。

新当选院士集体合影。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 刘超院士:

    彻底改变DNA检验试剂依赖进口的局面

    刘超院士是广东省公安厅的一名警察,也是一名法医。1991年至今,他一直在公安一线,从事法医DNA检验研究。

    在DNA检验技术不断发展升级的过程中,他见证了轰动海内外的“梅姨”拐骗儿童系列案中一个又一个被拐儿童与家人团圆的感人场面,也见证了DNA技术在侦破命案积案等重大疑难案件中的威力。

    长期以来,我国法医DNA检验基础研究薄弱,微量腐败检材无法检验,试剂依赖进口,没有数据库比对技术。应用国外试剂,价格昂贵;引进国外数据库技术,还存在基因和信息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难题,我们持续开展了DNA多态性等基础研究,获得了个体识别力、非父排除率等法医学应用关键信息,攻克了疑难检材DNA分型、DNA检验试剂研制、DNA数据库建设、溺死诊断等关键技术。”他说,以DNA检验试剂为例,在公安部的统筹领导下,研发的检测试剂,单次检测位点数从9个、15个、20个、30个再到45个,检验灵敏度达到pg水平,系统效能明显高于国外同类产品,每份样本的价格从300多元降至20多元,彻底改变了DNA检验试剂依赖进口的局面。在此基础上,他又研发了高通量法医DNA测序检验试剂,为我国法医DNA检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刘超称,在未来的岁月中,他将做捍卫院士称号纯洁性的卫士。努力工作,守正创新,为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陈静 校对 吴兴发

李晓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采矿工程专家
李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
运载火箭总体技术专家
尼玛扎西
中国工程院院士
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专家
金梅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动物传染病学专家
刘超
中国工程院院士
法医学专家
  • 李晓红
  • 李东
  • 尼玛扎西
  • 金梅林
  •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