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1月17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该局在云南省红河地区发现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潜在资源达115万吨,其中,镨钕镝铽等关键稀土元素超过47万吨,这是自1969年在江西首次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以来,我国离子吸附型稀土找矿的又一重大突破。
本次发现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主要为中重稀土矿。我国轻稀土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白云鄂博和四川牦牛坪等地,但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的中重稀土资源较为稀缺。中重稀土是电动汽车、新能源、国防安全等必不可少的关键原材料,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金属。此次发现的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中重稀土矿床,对夯实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完善稀土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中重稀土资源领域的战略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表示,此次找矿突破的关键在于,“我们通过地球化学填图,不断加大比例尺,搞清楚了中重稀土矿的富集规律。”据介绍,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通过10余年工作建立了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获取海量地球化学数据,取得找矿理论与勘查技术重要突破,填补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空白,建立了快速、精准、绿色勘查技术体系,对我国其他中重稀土富集区实现找矿快速突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侯增谦表示,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大勘查力度,寻找发现更多的中重稀土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加大稀土高效分离提取和高值化利用技术攻关,依靠技术创新、装备研制、产业配套,打造强大的稀土产业链,提升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