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在医疗健康领域,从“未来健康”被纳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到“数智中医药”的推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正逐步融入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传统医疗模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在此背景下,新华网特别推出“数智健康领航人物”系列访谈,聚焦那些在数字健康领域默默耕耘的权威专家,通过他们的视角和实践,深度剖析数智健康的发展现状,展望行业未来,共同探索数智技术如何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现。
新华网北京1月10日电(肖寒)“远程”医疗让人在家就能接受专家诊疗,仿佛私人医生24小时在线;AI辅助诊断技术,如智能皮肤镜,只需一拍就能精准识别皮肤问题;大数据平台则通过监测健康数据,预警潜在疾病,让健康管理变得更加个性化和高效……
这些看似前沿的技术,实则已悄然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放眼全国,医疗健康领域数字化技术发展势不可挡,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给人们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而在中医药领域,这一趋势同样显著。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用3至5年时间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逐步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链条各环节,为传统中医药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使其焕发新生,让“数字技术”化身成为中医药行业创新发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剂”。
如何看待数智中医药建设?新质生产力又将如何赋能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近日,新华网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伯礼,国家药典委员会执委、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程翼宇,共话“数智中药制造”发展新趋势。
新质生产力,让中医药站上“巨人的肩膀”
去年两会召开以来,“新质生产力”就成为全行业的热词。近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发布工作动态,提出要牢牢把握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把中医药打造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
千百年来,中医药为维护人民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随着融入世界创新科技,传统中医药焕发出更多新活力,逐步迈入数智化时代,已成为我国医药健康产业生力军,新质生产力正驱动行业迭代升级。在此前召开的医药工业新质生产力科技研讨会上,张伯礼院士明确指出,数智赋能将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高效能和高科技发展,号召加快推进中药制药数智化和走向世界。
在江西南昌一家中药液体制剂车间内,工作人员在监控车间管控系统。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面对医药工业的快速变革,特别是新质生产力对中药产品创制模式的深远影响,张伯礼院士指出,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在于创新、绿色、高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传感控制等技术改造传统制药产业,这既是技术前沿,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对于中药这一传统产业而言,如何在保持其特色的基础上,实现机械化、电子化向智能化、数字化的升级换代,这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重点。”
张伯礼院士进一步阐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攻克多个关键环节。首要任务是深入研究药材的质量控制,明确药效物质,这是确保中药品质的根本;其次,中药药效涉及多种质量指标,如何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确保整体质量的稳定和优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同时,监管部门也需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监管制度,确保中药产业在升级换代过程中始终保持合规性和安全性。
“中药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基础研究、质量控制、生产制造和监管等多个维度上协同发力。”他呼吁业界加强科技创新和数智化转型,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只有如此,中药才能在全球医药工业的激烈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张伯礼院士说。
数智赋能,加速优质中药上市
近年来,我国中药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面对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需求,中药标准化不仅需要传承古老经验,更需融入现代科技创新。
“中药生产曾长期依赖老药工的经验,但进入大生产时代后,必须构建涵盖药材种植、种源、栽培、炮制等全环节的标准体系。”张伯礼院士指出,这一体系不仅要确保中药生产各环节的高质量,还需与国际接轨,提升中药的国际竞争力,让中药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焕发新光彩。
目前,我国已拥有3000多项中医药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部署了20项具体任务和25项专栏任务,旨在对现有标准体系进行再升级,为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让中医药标准更好地引领高质量发展,张伯礼院士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推进由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完善标准体系框架,提升高质量标准供给效力;二是加大中医药标准的制修订力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AI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制定中医药标准;三是建立健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标准机制,推动科研与标准研制同步进行;四是推动标准的应用,在临床评价、教材编写、科研管理、医疗服务等方面积极采用已制定的标准,并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
标准决定质量,高标准才能产出高质量。在此过程中,制药工业标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程翼宇教授强调,要实现数智化制药,医药数据标准是基础性工作。由于数据来源多样、数据尺度不一,构建制药数字化标准能极大方便智能化处理医药大数据,并可能带来技术上的突破。
“在创新药物研发中,AI技术可应用于新药筛选和靶标选择,提高筛选效率和命中率。针对复杂性疾病,多靶筛选方法成为关键技术突破点。同时,利用AI技术可将实验室试制工艺快速转移到制药生产工艺上,大大加快新药上市速度,减少研发周期。”程翼宇教授展望,通过AI技术,从研发出新药到生产上市的时间有望缩短到1—2年,使新药能及时生产出来服务于百姓,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产学研融合,打造中医药数智化生态圈
繁琐耗时、火候难控、药效易变……煎药一直是患者就医后面临的一大难题。近日,记者走访多家中医院发现,一些医院已引入先进设备,实现了煎药过程的精准控制,并内置数据分析系统,让医生和患者能够实时追踪药效成分的变化,实施从煎药到药效追踪的闭环生态管理。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在煎药室熬制中药。 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2024年年初,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未来健康”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并强调要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中医药产业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构建中医药数智化生态圈?
程翼宇教授指出,当前现代中药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实际药品生产存在着某些脱节。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必须推动产学研交融一体化发展,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科研生态。他特别提到,引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有望为中药全产业链创新协同发展注进强劲动力,加速实验室研发成果向大规模生产药品的转化。
此外,程翼宇教授还展望了人工智能在中药研发链和生产链中的广泛应用前景。他认为,如果能够在整个产业链中实现人工智能的整体性部署,将极大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新产品源源不断地问世。这不仅能满足市场对高质量中药产品的迫切需求,也将为中药产业可持续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中药数智化道路虽长,却前景可期。程翼宇表示,AI制药研究正逐步显现实际效益,发展形成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点的医药工业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不仅将药品质量提升至新高度,更助力生产效能飞跃,同时实现节能减排、控本增效的目标。
“通过将控制工程、系统工程、制药工程、药物分析等多学科融合,智慧制药技术将有效提升医药企业生产效能,推动药品生产向智能化、精益化、绿色化方向迈进,引领未来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程翼宇说。
【责任编辑:宫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