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深切缅怀邢球痕院士|赤诚丹心铸神剑 固体动力揽星辰

2025-01-10   中国航天报   阅读量:101

    “六十年为祖国铸神剑,一甲子逐梦初心不改。”这是邢球痕院士在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亲笔写下的祝福,也是这位年过九旬的中国固体火箭技术领域的杰出专家工作一生的写照。2024年12月29日2时40分,邢球痕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95岁。剡溪流水淙淙,泸州春雨沙沙,南地轻风习习,蓝田松涛阵阵,西安灞柳摇曳。感谢您来过,望邢院士一路走好!

邢球痕院士

他与航天有着不解之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五星红旗在全国各地高高扬起,浙江嵊县的太平村也不例外。在这个山区小村里,一位年轻人和好友怀着报效祖国的心愿,相约报考军校。他就是邢球痕。

    1953年,邢球痕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录取,师从航天元勋任新民,成为固体火箭武器专业的第一期学员。这是邢球痕人生的转折点。毕业后,邢球痕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发动机研究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的前身)工作,从此与固体动力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1953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聂荣臻指出,我国要掌握火箭的最新技术。同月,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组应运而生。刚毕业的邢球痕勇挑重担,成为项目组组长。

    8月末的一天,任新民给邢球痕布置任务:“小邢啊!钱院长给你这个组下了个任务——研制‘上游二号’,就是研制一个无控的固体火箭弹,要求你在一个星期内拿出设计方案来。”

    7天,邢球痕又喜又愁,喜的是接到了钱院长亲自布置的真刀真枪的国防科研任务,愁的是时间确实太紧张。

    废寝忘食的一星期过去了,邢球痕拿出了设计图纸。他去请教屠守锷,屠老总拉了一会算尺鼓励道,可行。

    方案通过了。后来,我国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先驱谢光选对邢球痕说,钱老当时说这个小伙子不错啊,7天就拿出了设计方案。

    1959年年初,结束“上游二号”的工作后,邢球痕所带领的小组又接受了仿制防空导弹的任务。

    在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壳体试制工厂,邢球痕组织了3人驻厂工作组,他任组长。工作组主要任务是帮助工厂审查图纸,翻译《验收技术条件》等俄文技术资料。

    驻厂期间,他们3人像战场上的侦察员,仔细搜索,竟发现了图纸中的不少错误。一个数据错了,就会形成一条错误链。邢球痕与专家交涉,一张一张核对,并与同事逐一修改错误,保证工厂正常加工。

    事后,相关项目总代表称赞这位艺高心细的中国青年是“很有才华的人”。

邢球痕(左)与张爱萍(中)、宋健(右)在一起

他在航天发光发热

    而立之年已过,邢球痕在种种历练中逐渐独当一面。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他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采用复合推进剂、具有内孔燃烧新型装药功能的300毫米固体火箭发动机。这是四院的“头生子”,邢球痕开始在固体动力事业发光发热。

    1966年12月,四院接到七机部下达的任务书,受命完成“长征一号”末级发动机这一重大任务,全院上下倍感振奋。

    邢球痕为该发动机研制出了2个高招:一是提出了简单易行的圆柱形内孔装药方案,解决了六边星形芯模加工的困难,提高了发动机的质量比;二是解决了高空点火的地面模拟试验难题。

    1970年4月24日晚9时35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直冲云霄。在最后时刻,四院的第三级发动机用力一推,使卫星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成功入轨。中国就此进入航天时代。

    这是四院的第一场胜仗。

    1974年11月5日,返回式卫星首发失利,失利的原因虽然与四院无关,但无形的压力依旧来到邢球痕等人的身上。这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四院研制的卫星返回制动发动机必须万无一失。

    次年11月,返回式卫星第二次发射成功,太空遨游3日后,成功返回地球。

    回收舱能够返回地面,说明四院的返回制动发动机工作是正常的,但比原计划往南飞偏了,并且降落伞没有打开,大家有些疑惑。钱学森问过邢球痕:“邢所长,你们的固体发动机有没有问题呀?”邢球痕郑重其事地回答:“钱老,我们的发动机不会有问题!”

    事后,经过分析,他们发现是爆炸螺栓没有炸开,甩不掉制动发动机的壳体,压住了降落伞,造成了回收舱的硬着陆。

    1982年10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新华社受权向全世界发布禁海公告。我国要发射“巨浪一号”。

    10月12日,中国第一代固体潜地导弹“巨浪一号”试射成功。四院研制的两级发动机在此次试射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天之间,邢球痕看着那条白色长龙,似乎在无声地叙说着他和四院同事们这些年来的酸甜苦辣。

邢球痕(右二)在生产一线与科技人员和工人研究工作

他的航天事业总是在路上

    邢球痕印象中的固体动力事业,总在搬迁的路上。

    1960年,国防部五院向国防科委建议:在西安地区建设我国的固体火箭推进剂基地。国防科委批准。邢球痕作为五院第一个固体发动机设计组组长,带着7名组员西迁,和西安三所合作。

    虽然与西安三所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由于客观条件,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研制受到了不小的限制。根据国家在大西南建设尖端武器研制生产基地的设想,国防部五院最终确定在四川泸州建立固体发动机研究所。

    1962年春夏之交,一批有着许多“眼镜兵”的部队在川南化学工业学校的废弃校舍里安营扎寨。抬眼望去,这里垃圾满园、杂草丛生,陈砖旧瓦、门窗破碎,几棵小树无精打采、略显落寞。

    单身的男职工住在教室里,睡上下铺,拖家带口的职工被安排到了江边的民居。邢球痕分到了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一张大床就几乎填满了整个房间。老岳母抱着外孙女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新地方没有试车台,邢球痕就带领组员到5公里外的二道溪选个小山沟,劈山挖土,修了一条又长又滑的排烟道。他们先把发动机尾朝上,头朝下,埋在土地里点火试车,后来又垒砌了有三堵墙的小瓦房,大家叫它“土地庙”。他们在房子里砌了个小墩子,这是中国第一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试车台。在这里,“土地庙”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热试车,摸索出推进剂燃烧的基本特性。

    然而,四川的高湿度环境决定了固体发动机研究所必定还有第三次搬迁。1965年8月,四院干部职工开始北上内蒙古呼和浩特。

    四院机关设在呼和浩特市的老缸房街上,基地建在市东南30公里外的南地。大家到南地,抬眼望去,东南北三面是连绵起伏的大青山,西面是荒山秃岭,灰狼流窜、空旷寂寥。内蒙古的冬天来得早,早晚气温要到零下20摄氏度以下,待到下雪天,“白毛风”一起,像是无数小刀往身上刮。

    邢球痕带着年轻人,挽起裤脚,挑水、和泥、打土坯,再脏再臭也顾不上去洗。漠北已入深秋,他们要赶紧在入冬前解决职工的住宿问题。

    后来,邢球痕和爱人周慰君分到一间土屋,但是房门关不严实,屋里寒风猛灌、门窗作响,外面饿狼嗥叫,显得凄凉悠长。邢球痕和周慰君难以入睡,他们想起两个孩子,但是这里现在连生活的基本条件都没有,实在是不方便把孩子接到身边。

    1964年,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经历一番周折后,四院选址秦岭北麓的蓝田县建设三线新基地,代号“063工程”。

    “靠山、分散、隐蔽、钻洞”,这是三线建设的原则,但当邢球痕等人走到一个叫草坪的山村后抬眼望去,发现当地崇山峻岭、林密谷深。邢球痕摇摇头,发现这里没法建所,只好回去。

    回去后,邢球痕顶着上级领导的压力,据理力争,选在终南山东麓的河谷平地把41所的基地地址确定了下来。

    可是,这样四院就在山沟沟里分散了,不利于发展。此外,职工们生活不易不说,而且职工子女上学都有困难,这是邢球痕长久以来的一块心病。

邢球痕在学术研讨会上讲话

他是邢球痕

    1983年1月20日,邢球痕被任命为航天部四院院长。邢球痕任职后,在千人大会上说:“我们一定要把两台大发动机拿下来,年底的时候要地面热试车。”

    这是“巨浪一号”之后的第二代大型固体发动机,但一经提出就遭到许多人的质疑。

    几场小雪飘落蓝田,白皮松更显郁郁葱葱。12月25日,新一代潜射导弹第一级模样发动机要在401试验站进行热试车了。那天,山谷里车水马龙。四院迎来了许多重要的客人,有国防科工委的政委和副主任、有陕西省委书记和省长、有航天部和海军的领导还有四院的老领导们。

    “点火!”随着一声令下,橘红色的烈焰喷薄而出,轰鸣声如巨龙咆哮。各项测试仪器显示正常,试车完全成功。

    四院老院长林爽和邢球痕握手说:“老邢,你胆子真大!一下子就敢试这么大的家伙!”

    年初的目标不止一个。2天后,12月27日,第二级模样发动机的地面热试车试验进入倒计时。

    没有问题,圆满成功!

    黄纬禄总师在观看试车现场后说:“看来,我们可以研制战略导弹了。”

    闻此喜讯,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于1984年1月15日专程来到四院。他在视察装药台之后,向职工们走去。他行了军礼,朗声道:“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来看望你们了!”

    掌声经久不息。

    张爱萍说,这是固体火箭技术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使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了新时代。第三级也要抓紧搞,尽快把成果应用到型号中去。

    张爱萍在听完邢球痕未来工作计划的汇报后,问他:“邢院长,你们四院还有什么要求没有啊?”

    邢球痕迟疑片刻,鼓起勇气说想搬出山沟。张爱萍马上转过身,对陪同的陕西省副省长说:“四院要迁到西安市,希望你们多多支持。”

    张爱萍离开蓝田不到一周,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四院发来了贺电。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中央党政军最高机关联名给航天部的一个下级单位直接发贺电,这是第一次。贺电的春风,吹遍了蓝田的每条山沟。

    同年8月,国务院领导同志听取了三线办公室的汇报,同意将蓝田基地列入迁建规划。

    四院,要走出山林了。

    1998年11月,邢球痕因身体原因不再担任重要职务。虽然被疾病缠身,但在院里的支持下,他仍带领着一群退休的老科技人员,围绕全固体运载和空射导弹技术,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他总感到前方不知耸立着多少更高更险的山峰。他要用尽毕生精力,去不断地向着新的目标攀登。2003年,邢球痕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4年12月29日,这位为我国固体导弹由梦想照进现实作出突出贡献的老者永远离开了我们。邢球痕院士的一生是为航天事业呕心沥血的一生,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航天人在新时代奋勇向前。

邢球痕在阅读书籍

    来源/《中国航天报》

    文/任长胜

    图/记者 宿东 四院

    编辑/张铭涵 戴敬宜

    审核/贺喜梅

    监制/索阿娣

邢球痕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