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缅怀!南理工名誉教授、“哈军工”一期校友邢球痕院士!

2025-01-03   南京理工大学新闻网   阅读量:1627

    12月2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固体火箭技术领域的杰出专家,原航天工业部第四研究院院长邢球痕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2月29日凌晨2时4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5岁。

“六十年为祖国铸神剑,

一甲子逐梦初心不改。”

    这是邢球痕在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亲笔写下的祝福,也是这位年过九旬的中国固体火箭技术领域的杰出专家工作一生的写照。

    邢球痕同志1930年9月出生于浙江嵊州,195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炮兵工程系。1958年进入国防部五院火箭发动机研究室工作,历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四室技术员、组长,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所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四院41所研究室副主任、所长,航天(航空)工业部四院院长,航天四院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顾问等。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攻难克险勇攀登

矢志报国担重任

    1949年,19岁的邢球痕从浙江省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毕业后参军,进入解放军三野特种纵队特科学校学习。1953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南京理工大学前身)固体火箭武器专业师从航天元勋任新民院士,成为固体火箭武器专业的第一期学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学习时的邢球痕(1953年)

邢球痕院士在哈军工纪念馆的题词

    寒窗四年后,同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发动机研究室工作,这也是航天四院的前身。从此,他的一生与固体动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8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指出,我国要掌握火箭的最新技术。同年同月,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组应运而生。刚毕业的邢球痕勇挑重担,成为项目组组长。

    在研制过程中,他将复合推进剂、内孔装药设计、喷管设计等技术应用于直径300毫米到1000毫米以上固体火箭发动机上,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采用复合推进剂、具有内孔燃烧新型装药设计的300毫米固体火箭发动机。这次牛刀初试,让邢球痕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与研究员讨论中的邢球痕院士

    接下来,他参与研制了用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及用于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返回变轨制动固体火箭发动机。他主持研制的某一型号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于1966年试车成功,其性能达到美国北极星导弹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水平,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突破。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往后的岁月里,他先后主持多个国家重点战略、战术武器型号用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试验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推动我国多型重点战略战术型号立项研制,是我国航天固体火箭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固体导弹由梦想变为现实的突出贡献者之一,为中国航天事业、国防装备事业发展和航天科技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直以来

邢球痕院士也始终关注着我校的发展

    2005年,邢球痕院士正式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为学校提供关于学科建设及科研发展的建议与指导。

校友、邢球痕院士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

    在其恩师“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院士塑像在南理工落成当日,邢球痕院士作为任新民院士的学生代表在揭幕仪式上发表了讲话。

邢球痕院士(左二)作为任新民院士(左三)的第一批学生参加任新民院士塑像落成揭幕仪式

自强不息、永创一流

航天精神世代相传

几代人的艰辛探索和锐意创新

奠定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坚实基础

铸就了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不朽丰碑

    邢球痕院士不仅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与国防装备事业的蓬勃发展,更为航天科技人才培养搭建了坚实的阶梯,为后来的航天人照亮前行的道路。

邢球痕曾说,他有一个强军梦:

“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提供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

性价比极高的全新装备。”

他用一生诠释了

对国家和航天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为了圆梦

邢球痕院士一生奋斗不息!

出品丨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策划丨新媒体中心

来源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档案馆

往期推送

图片丨档案馆 赵刚

编辑丨褚易凡

初审丨杨钰婷

审核丨张珩 卢晓云

邢球痕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