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为生物医药发展营造更好创新氛围

2025-01-02   经济参考网   阅读量:30

    近日,在江西省赣州市举行的“全球生物医药未来十年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关键突破点”院士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结合我国当前面临的疾病形势,分析了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呼吁科学家要有科技自信,加强基础研究,催生更多的原始性创新、引领性创新。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市场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耐心,为生物医药发展营造更好的创新氛围。

    清醒认识疾病的复杂性

    丁健表示,我国面临的疾病形势不容乐观。比如,阿尔茨海默病人数量已超过1500万;肿瘤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率都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左右。目前相当一部分疾病无药可治,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而人口老龄化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原因,也增添了我国应对疾病形势的复杂性。

    在此背景下,丁健认为,针对我国人口和疾病的变化趋势,我国生物医药的发展重点也要相应做一些改变。很多疾病需要早诊断早治疗,比如肿瘤、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在药物研究方面,要考虑疾病的多靶点特性,还要考虑共性的发病机理,特别是免疫对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新型技术加速药物研制

    与此同时,丁健表示,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不断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新的技术催生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新型技术的大量涌现,将使原来不可靶向的疾病靶点变得可以靶向,而且加速药物的发现。但也需要看到,缺少原创的理论和原创的技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这是我国生物医药的软肋。

    “100多年来,世界上有关药物的新的理论,很少出自本土科学家;新的技术方面,我们也大部分比国外晚。但是近些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丁健举例说,人工智能、基因编辑、3D打印、新的递送系统、抗体偶联技术等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已经是一种趋势。

    创新要有“包容心”

    丁健表示,未来生物医药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我国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沉住气,要加强基础研究,要做“长线”;另一方面,创新环境很重要。也就是说,创新的土壤要具有“包容心”,要让创新思想自由自在地发挥。

    “我们有了成果,不但要自强自立,还要有自信,很多新的东西要去正视它,不要一出来就怀疑甚至打击,否则将非常挫伤科学家的积极性。”丁健说。

    丁健还指出,在生物医药的一些领域,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已经保持“同步跑”,有很多迎头赶上的机会,甚至在一些细分领域,有望在未来引领世界。当然,这需要创新环境、金融资本等方方面面的支持。

丁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肿瘤药理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