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韩启德、潘建伟等多位院士领衔,《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启动

2024-11-28   澎湃新闻   阅读量:876

    《十万个为什么》是几代中国孩子的科普启蒙书。60余年来,作为“共和国明天的一块科学基石”、中国科普经典品牌,《十万个为什么》已先后出版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近2亿册,海外版权输出有效地扩大了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海内外影响力,使其成为国际大型少儿科普丛书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11月28日,《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启动会于上海世纪出版园召开。澎湃新闻记者在会上获悉,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将根据学科融合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学科架构进行融会贯通,并融合各种媒体形态,构建多元开放的知识体系,打造“中国少年儿童必备的全媒体科学启蒙图书馆”。预计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将于2027年底前总体面世,出版体量超过100个分册。

《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启动会现场

    会上还发布了“十万个为什么”品牌IP形象:一脸问号的小熊猫“探秘者问问”。问问代表了所有孩子的好奇心,将与《十万个为什么》一起守护一代代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采用“专题化”架构,注重全媒体开发

    少年儿童出版社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编辑洪星范介绍了“《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编辑出版规划”。作为《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的总主编,韩启德院士将继续担任新版的总主编,潘建伟、施一公、周忠和院士担任执行主编,百余位两院院士担任编委。图书将面向10岁以上的青少年,在全面更新基础学科相关知识的同时,采用“专题化”的形式来组织各分卷内容。在延续大科学家写小科普、既要回答“为什么”更要提出“为什么”的编纂原则基础上,新版将更关注科技前沿、突出中国特色,更注重强化科学精神、培养创造性思维,更突出科学与人文结合、弘扬科学家精神。

    “我小时候是读着《十万个为什么》长大,我的成长也得益于这套书。希望作为执行主编,能为这套书多做点事。”量子物理学家、执行主编潘建伟院士表示。如今网络信息丰富,科普环境也和以往不同,潘建伟建议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在实体书之外,还要注重全媒体形态开发。

    在充分利用大模型帮助提升内容编纂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十万个为什么”智能问答科普平台也与《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同步启动建设。这一专门面向少年儿童提供知识服务的垂直领域大模型,将以全新的形态,作为陪伴机器人、智能手表、故事机、学习机等各类儿童智能终端的“大脑”,提供即时的知识问答服务。

    多位院士担任主编,打造精品科普内容

    “1961年《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问世,当年我18岁,已经能够领会到这套书的价值。现在我81岁,还能继续参加《十万个为什么》的编纂,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著名科普作家、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编委卞毓麟从事科普工作多年,他提到,如今自己积极投身这项工作还有一个原因,“AI大模型无所不在的今天,广大青少年仍然需要一线科学家用心创作的原创科普精品内容。一线科学家的参与,对确保《十万个为什么》特殊性以及扩大其社会影响,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右)及第二版(左)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李大潜认为,《十万个为什么》不是一套按照课程标准或者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而是注重提出和解答问题,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地给广大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十万个为什么》固然可以有效扩大青少年知识面,但更重要的是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牢牢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引领他们走进科学大门。”

    “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在内容补充修订方面依然大有可为。”李大潜以其负责的数学分科为例提出建议,例如目前《十万个为什么》中较少涉及建模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如今越来越重要,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可以补充这方面内容,让该书走在时代前列。

    “《十万个为什么》已经60年历史,如今科学发展迅速,很多之前书籍上的答案已经过时,对该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遗传学专家杨雄里是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生命”分科主编。他认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编辑团队应该下功夫在“为什么”上,将编纂重点放在如何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而非提供明确答案上,“这样能够对青少年今后的发展带来更多启发。”中国科学院院士、进化生物学及古鸟类学家周忠和亦认为,《十万个为什么》品牌最大的特点是“问题导向”,“提出读者感兴趣的问题,鼓励读者思考,是这套书最重要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