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宁邵:拒绝“内卷”,用创新让中国疫苗驶向全球健康快车道|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

2024-11-17   上海科技   阅读量:169

    “希望我们的疫苗能提供对人全生命周期保护,从胎儿一直到老人,这是我们的理想。”在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翔安创新实验室主任夏宁邵说。

    疫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1798年牛痘疫苗的诞生,到乙肝疫苗的广泛使用,再到HPV疫苗的问世,疫苗一次次重塑了全球公共健康的格局。

    “由于天花疫苗的成功,天花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彻底消灭的传染病。乙肝疫苗让我国乙肝阳性率从20年前的10%,降到了2022年5岁以下儿童的0.3%。宫颈癌也因HPV疫苗的发明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以预防的癌症。”夏宁邵说。

    从过去的传染病疫苗到如今的非传染病疫苗,从预防性疫苗到治疗性疫苗,疫苗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数据显示,自1974年以来,全球免疫工作已经挽救了超过1.54亿人的生命,其中95%是5岁以下的儿童。

    然而,全球疫苗市场却有自己的“寒暑交替”。夏宁邵坦言,去年到今年的增长放缓可能是一时的低潮,“但我相信,几年的调整后,市场会再次迎来上升期。”

    目前,全球疫苗市场高度集中,10家疫苗供应商贡献了全球75%的疫苗供应,其中4家巨头几乎垄断了全球十大畅销疫苗的市场份额。“像HPV疫苗,一年的销售额高达90亿美元,这说明疫苗市场空间巨大,但竞争也异常激烈。”夏宁邵说道。

    这一垄断格局下,新品种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疫苗面临保护效果有限、多次接种需求高等挑战。“技术在进步,但我们的疫苗还需要更强的免疫力、更好的递送方式。”他提到,纳米载体和脂质体等新技术已经显现出改变游戏规则的潜力。

    技术的进步让疫苗的未来充满想象。夏宁邵认为,微生物学和病原体培养技术带来了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而递送技术的快速发展,更让疫苗的种类和适用性得以拓展。“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病毒载体、纳米载体、脂质体等多种递送方式,可以更高效、更精准地发挥疫苗的作用。”不过,夏宁邵也指出,疫苗开发依然面临挑战。例如,现有疫苗种类不足,保护效果不够持久,还需要多次接种。

    中国的疫苗产业正在奋起直追。几十年前,中国的疫苗技术落后国际几十年,而现在,不少疫苗研发已和全球同步甚至领先。例如,中国自主研发的戊肝疫苗成为全球唯一的戊肝疫苗,4.5年保护力高达93.3%,10年保护力仍有86.6%。2价HPV疫苗于2019年获批上市,2021年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证。对比实验表明,其性能略优于国际4价HPV疫苗。夏宁邵透露:“我们的9价HPV疫苗今年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优先审评,很快就会上市。”

    但中国的疫苗行业仍面临不少问题,规模和投入是首要瓶颈。相比国际巨头,中国疫苗企业的研发资金和资源投入严重不足。“钱少,做的事情就少,尤其是原始创新。很多企业不敢冒险,只能在低风险项目上徘徊。”此外,疫苗市场的“内卷”现象也令人担忧。高度同质化竞争让创新显得尤为艰难,但夏宁邵相信,“再难也不能放弃对原始创新的追求。”

    监管和市场支持的缺位也是行业发展的掣肘。相比美国FDA,我国疫苗监管人员数量不足,审核机制亟需优化。同时,医保覆盖范围有限,支付渠道尚不完善。“没有有效的支付体系,疫苗再好也难以广泛应用。”他说,加强市场化支持,特别是通过医保体系扩大覆盖,是未来的必经之路。

    尽管挑战重重,中国疫苗产业依然前景广阔。新冠疫苗研发展示了中国疫苗产业的创新能力和速度,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潜力。“我们需要在研发上加大投入,完善监管体系,提升市场支持力度。只有这样,中国的疫苗才能真正走向全球,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中流砥柱。”夏宁邵坚定地说道。

夏宁邵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