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官微特别策划“两弹一星”元勋校友专题,让我们走近东大与“两弹一星”的故事,致敬功勋科学家,致敬“两弹一星”精神。
他是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为人低调
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
最后被解密的一位
他与核“打交道”
长达近半个世纪
是中国首枚原子弹
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
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
公认的“众帅之帅”
他说
“我这一辈子
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
——搞中国的核武器”
他就是被评为
“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的东南大学校友朱光亚
1 求学东大,初露头角
自幼聪慧好学的朱光亚
1941年便以优异成绩考入
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前身)物理系
开启了科学探索之旅
次年
他在中央大学物理系就读1年以后
得知西南联大在重庆招收插班生
便去应考并顺利考入该校
其作业本上的英文行文和手绘图示
如同印刷品般工整
令老师们赞叹不已
据朱光亚之子朱明远所说
“有位数学老师说我父亲的考卷
连标点符号都找不着错”
在大学期间养成的严谨与卓越
为他日后的科研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一生只做一件事
那就是为中国研究核武器”
1946年,受物理学家吴大猷的举荐
朱光亚赴美深造
他一边作为吴大猷的助手
做理论物理课题
一边攻读博士学位
朱光亚在美国学习时留影
(左起李政道、杨振宁、朱光亚)
然而,远在大洋彼岸的他
心始终牵挂着新生的祖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我们中国要出头的
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
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回去吧赶快回去吧!
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这段铿锵有力的文字
出自著名的
《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这封信一经公开
就在中国留学生中引起轰动
牵头组织起草这封公开信的
正是25岁的朱光亚
回国后
朱光亚投身于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初创阶段
面对技术空白和人才匮乏的困境
他迎难而上
毅然承担起为中国
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
1956年
他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室
(后发展为近代物理研究所)
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年4月,朱光亚加入中国共产党
那时中国核武器的研制还是一片空白
最困难的是刚从全国各地调来的
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足
不少人从未见过铀是什么样子
在他的带领下
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从无到有
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科研体系
1966年12月28日
氢弹原理试验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
世界上第四个
掌握氢弹设计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
这一成就背后凝聚了
朱光亚等科学家们的无数心血与智慧
1969年9月
朱光亚参与组织指挥的中国首次
地下核试验取得成功
为核武器技术快速持续发展
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朱光亚的人生编年表上
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是
“主持某次核试验取得成功”
中国一共进行了40多次核试验
朱光亚曾30多次亲临现场
60年代王淦昌与聂荣臻(中)朱光亚(右)在核试验基地
3 “先写别人吧,我的以后再说”
1994年
朱光亚成为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
1999年9月18日
朱光亚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直到这时
朱光亚才从幕后被推到台前
他的事迹渐渐为人们所知
1993年,朱光亚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
2001年11月17日
朱光亚题词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育人兴学 治国兴邦》
贺东南大学百年诞辰
2001年,朱光亚贺东南大学百年诞辰题词
2002年6月9日
朱光亚院士来到东南大学参加会议
2002年朱光亚来东大参加会议
2004年12月
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
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
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
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朱光亚的夫人许慧君同样在
中央大学(重庆)(东南大学前身)
化工系学习
毕业之后赴美留学
期间与朱光亚相遇相知
共同致力于报国理想
她是我国有机光化学研究的开拓者
1978年
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她在支持朱光亚的同时
也没有放弃对事业的热爱追求
这么多年来,写朱光亚的文章很少
朱光亚之子朱明远曾回忆
父亲常说一句话
“先写别人吧,我的以后再说。”
解放军出版社曾策划出版一套
“国防科技科学家传记丛书”
朱光亚是必写之人
报请审批时,他二话不说
提笔就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
许多文章都曾试图
写下朱光亚的个人事迹
可却总是被他本人退回
就算是在“两弹一星”元勋中
他的名字也是最后被解密的一个
2012年2月3日
“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
第一个获奖者的名字
闪耀在璀璨光柱上:
朱光亚
这是评委给他的颁奖词:
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
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朱光亚的一生
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与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的完美结合
他常说:
“我们不能两眼不看世界风云
只顾埋头搞武器研究。”
这既是他
对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也是他自己科学探索与国家建设
相结合实践的真实写照
朱光亚
这位东大知名校友
中国科技界的巨擘
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来源 | “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
东南大学校史馆
责编|杨晴晴 范福容
校对|郝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