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四次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看阅兵,她是谁?| 科学家日历

2024-10-01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阅读量:47

    “看大阅兵了吗?”

    “看了。”

    “有什么感受呀?”

    “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对!只有祖国强大了,才有真正的自豪感。”

    这是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后,黄翠芬院士与当时在美国留学的张浩博士的一段通话。

    当年这场跨入新世纪后的第一次大阅兵,黄翠芬也在观礼台上。而这,已经是她第四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观看阅兵式了。

黄翠芬院士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59年,黄翠芬戴着她荣获的第一枚军功章,首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在观礼台上观看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阅兵式。

    为了解决战伤中气性坏疽、破伤风等严重感染的问题,她与庄汉澜、王明道等成功研制出产气荚膜菌疫苗。为过渡到生产工艺打下了坚实基础,为部队的预防储备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她也因此荣立三等功。

    这枚军功章虽然相对于后来荣获的诸多荣誉来说等级较低,然而却对她意义重大。

1959年,黄翠芬(前排右二)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84年国庆大阅兵,黄翠芬作为“模范科技工作者”再次登上观礼台。在63岁这一年,她献给祖国的礼物是一面医学防护盾牌。

    1978年,当生物医学技术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极为陌生的领域时,黄翠芬敏锐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具研究潜力的领域,并受命组建全军第一个分子遗传学实验室。

    在她的带领下,这支队伍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基因的克隆。随后又经过序列改造,把菌株的表达能力提高了2000倍。这项研究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4年黄翠芬荣获“模范科技工作者”称号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99年的国庆大阅兵被称为世纪大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受阅方阵最多、军兵种最全的一次。50年走过,我国早已山河无恙、国富兵强。而那一年走上观礼台的黄翠芬为国家献上的礼物是沉甸甸的: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个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了解决在战争、地震、水灾等恶劣环境下官兵发生腹泻的问题,黄翠芬以仔猪腹泻基因工程疫苗作为突破口,经过三年的探索终于完成其基因重组工作。她的研究成果《幼畜大肠菌腹泻基因工程多价疫苗》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疫苗,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黄翠芬是第一完成人。

    此后,几种人类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疫苗在黄翠芬和她同事以及学生的手里陆续面世,不仅为部队筑起了一道卫生屏障,而且成为国家抵御恶性肠道传染病这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重要手段。

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右一为黄翠芬)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2009年国庆,是我国跨入新世纪后的第一次大阅兵,年近90高龄的黄翠芬又一次站在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上。

    从1999年到2009年,黄翠芬先后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九五”全军重大成果奖,被国务院评为“侨界十杰”,被总后评为“一代名师”,当选“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百位先进模范人物”。

2009年,黄翠芬在观礼台上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几十年如一日,黄翠芬院士把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作为报效国家的重要舞台。如今,由她亲自组建的实验室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多人才、多成果的大型专业研究所,并且还在不断创造着更加辉煌的未来。

    她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假如能有一批人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渐渐地将生物学这个技术推向前沿,这个力量是无穷的,所以我总觉得我所做的是应该的。”

  参考资料:

    [1]《黄翠芬院士采集小组口述访谈资料》,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2]《女院士的情怀—记分子遗传学家黄翠芬》,科技日报,1996年7月8日

    [3]江永红.黄翠芬:“蜜蜂妈妈”的礼物[OL].科学时报,2016.3.29.

    [4]曹红艳 ,吴志军. 潜心科研写传奇[N]. 经济日报,2011-12-13(014).

    [5]丁滨.黄翠芬:血汗洒在自己的国土上[J].中国卫生人才,2013(07):72-73.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黄翠芬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微生物、免疫、分子遗传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