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宁波大学校长蔡荣根: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对传统劳动对象进行拓展与延伸

2024-08-09   光明社教育家   阅读量:62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前沿科技研究和现代社会服务的前沿阵地之一,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优势,蕴藏着丰富价值内涵,并需要在实践中稳步推进。

    蔡荣根,浙江杭州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学会会士。现任宁波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现兼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引力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主任,国际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学会理事,亚太物理学会天体物理、引力和宇宙学分会副理事长,金砖国家引力、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引力波相关的物理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创新群体项目“粒子物理和宇宙学”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引力理论和宇宙学,发表学术论文330余篇,论文被引二万四千余次,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奖。

以大学独特优势助力区域发展

    现代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基本功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学在这三个方面做出突破性贡献,并彰显其独特优势。

    首先,充分发挥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大学要不断研究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路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设良好环境。例如,通过大类招生贯通培养、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和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并以中外合作办学为载体,培养融贯中西、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其次,发挥大学在科学研究上的特殊地位。大学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在关系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新兴市场培育方面做出独特贡献。例如,在量子技术、绿色能源、深海与深空探索、先进制造、工程材料、纳米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并在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上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做出努力。

    最后,还要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以培育社会先进生产力。要构建起“科学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形成生产力”的社会服务体系,发挥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的独特优势,通过服务社会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出贡献。

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内涵

    宁波大学充分挖掘大学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重要力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富价值内涵,并以此作为推进相应实践活动的基本依据。

    首先,大学具备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蓄水池”的价值。需要充分挖掘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大科学装置建设以及良好人文生态环境创设上的独特价值,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蓄水池”,能为区域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力量。

    其次,大学具备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压泵”的价值。一是大学能够提高区域人才的密度和能级。二是大学能够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金量。大学要能够依靠自身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专利产品和关键技术,以此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最后,大学具备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催化剂”的价值。一方面大学不断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区域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并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社会服务转化成社会生产力等方式,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经济模式转型。另一方面,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大学保持自身办学定力和特色,通过主动变革不断促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新迭代。

三要素并举,推进实践路径探索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在于不断培育新质劳动者队伍,不断开发新质生产工具,不断发掘新质劳动对象,以及不断构建新质生产关系。大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路径。

    深入推进人才培育模式改革,着力造就各级各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驱动科技创新,创造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型人才;二是能够与时俱进,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需要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学术水平高、学科交叉融合汇聚的独特优势,着力造就和培育一批学术底蕴深厚,并具有大胆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型人才。宁波大学作为一所多学科综合性地方高水平大学,在培养创造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型人才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形成了独特经验。学校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人才培养的改革特区,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聚焦于科学家等科技型人才的培养,为建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培养拔尖人才,聚焦“学术创新”理念,着重强化科研志趣、创新驱动、科教融合、继续深造的培养思路。

    学校积极培养能够与时俱进、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深入实施“五育并举”教育综合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学校积极强化学科前沿和跨学科课程建设力度,大力建设能够密切追踪学科发展、产业发展的前沿性课程、学科交叉课程,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和知识探究的作用,开展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沿性课程教学和交叉学科问题研究。

    加强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不断开发创造新型生产工具。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掌握和用好新型生产工具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其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重中之重。大学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开发创造出新型生产工具。宁波大学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以服务地方企业为使命,探索“揭榜挂帅+概念验证”的项目组织方式。在深入发掘企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对内以“揭榜挂帅”方式遴选学校最优科研团队,对外募集地方政府以及社会资金资助,学校先行投入资金进行概念验证与项目资助,通过项目实施形成成熟技术成果后,再与需求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减少企业前期投入风险,增强合作意愿与可能性。学校共组织实施项目32项,通过项目实施有望为企业实现2亿元销售收入。

    近年来,宁波大学充分发挥在水产学科上的独特优势,通过协同攻关和科技突破,成功地将海水养殖经验拓展到了新疆、河南等地,通过科学技术开发出的新生产工具,使得当地盐碱地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积极探索人类科技前沿并拓展其应用场景,不断发掘新的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现实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对传统劳动对象进行拓展与延伸。在数字时代,劳动对象完成了从自然物质到信息数据的演变过程。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型劳动对象,具备可加工、易储存、智能化、协同性等特征,能够快捷高效地为劳动者所掌握使用,起到了优化劳动对象加工过程、提高效率和质量的作用,劳动对象的迭代升级推进现实生产力的提升。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需要在发掘新的劳动对象上做出自身独特的贡献,丰富科技成果应用场景,为发掘新的劳动对象、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例如,宁波大学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聚焦“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构建了“学校布点、学院设点、学科蹲点”的校企合作三级联动机制,学校与重点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院与企业共建长期合作平台,学科团队入驻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和科技服务。学校与省内60余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贝发集团共建文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奥克斯集团共建智能家电研究院,参与镇海炼化的石化研究院筹建等,与各类企业搭建合作平台100余个,共同研发“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新型红外硫系玻璃制备”“无线多媒体通信传输”等近百项行业领先技术。又如,学校近年来以力学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不断拓展和丰富其应用场景,在大桥防撞领域的技术应用开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4年7月刊第4期,原标题《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 | 蔡荣根(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校长)

    统筹 | 周彩丽 

蔡荣根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