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在火星上建房子”
“有没有可能建出会飞的房子”
......
学生平时喜欢问类似的问题
教师该如何回答好孩子们的问题
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好多科学技术都是从想象(开始)
先要放开
先打破不可能
因为你说这个不行
那个不行
打断人家的思想过程
不要告诉他一个肯定的结论
我们不能总是把道理告诉他
把结论告诉他
要让他放飞最重要
就让他敢想”
今天,2024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开班典礼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等为来自粤港澳及广西、海南、江西、福建的中小学科学教师授课。
01
设计学校建筑时,
不要让教室困住学生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建新学校
家长要求教室要宽敞
走廊要宽阔
还要有园林景观
学校建筑要如何设计
才能满足孩子的多元成长”
来自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现场提问
对此,何镜堂表示
一所好学校
既要教学解决得好
又要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地方
还要环境比较好
这是一个综合题
“什么都要做好是很难的
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不要把学生困在教室里面”
他认为良好的学校设计
要多一些公共活动场所
这些场所具有多功能融合的特点
经济上也能节约成本
在何镜堂看来
建筑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专业
盖好的房子是给人住的
建筑专业的目的
就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让人们感到舒适和享受
“现在很多年轻师生
对于传统的大学建筑
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对校园的宿舍和教室等
也有自己的需求”
现场一名教师向何镜堂提问
该如何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
满足90后、00后的建筑设计需求
谈及此问题
何镜堂认为老校区自身具有文化底蕴
改造的原则就是既保留好的传统
又要跟现代生活、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培养人才的特点相结合
“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环境育人”
何镜堂表示
要把大学的环境搞好
让它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培养人才的、
可以交流的、可以活动的场所
02
“做100个作品,
不如做一个精品”
“做100个作品,不如做一个精品”
这是何镜堂的人生感悟
前不久
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运营
“这个建筑是形式美与结构美的结合
所以会感觉很大气
整个建筑就像飞鱼一样
像鲲鹏展翅
像放飞的风筝一样
很简洁、有力、好看”
作为深中通道跨海工程房建项目
设计总负责人
何镜堂自豪而欣慰地介绍道
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精品之一
还有一件精品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参与这个项目
很光荣,但压力也很大”
何镜堂回忆道
当时为争取方案被采用
在第二轮评审时
他和团队经过一个月
来来回回地研究、修改
追求精益求精
评审汇报环节
其中有5分钟不能借助新媒体展示
需要自己讲
为确保评审时方案汇报的效果
何镜堂用心反复练习
有一次
学生反馈说汇报不是念稿子
而是需要讲起来
讲得有感情
何镜堂听到建议后
他重新琢磨了一下自己的演讲方式
晚上边吃饭时
还边对着学生讲了两遍
最后在汇报现场
何镜堂讲完还剩3秒钟
项目方案也获得了认可
“这么重要的建筑
一个单位是做不起来的”
何镜堂与其他团队互相学习、携手合作
为做好这个项目
他和团队一起搬到了上海
吃在上海、住在上海
尽量打消合作方的顾虑
“建筑是刻在石头上的史诗
是凝固的音乐”
何镜堂认为
以建筑记录时代
用设计引领城市的发展
是建筑师的历史使命
建筑师们通过展现
这个时代的重大事件的建筑作品
记录着这个时代
在打磨一件件精品的过程中
何镜堂体会到
建筑是实践的科学
“一个好的建筑是有生命力的
你看完之后会有正能量
会感到震撼
会想很多问题”
何镜堂说
03
“不怕输,
输多了会赢”
谈及对建筑感兴趣的原因
何镜堂分享自己中学的经历
他喜欢数理化,特别是物理
“我当时最喜欢看的一本书
是《十万个为什么》”
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
让他萌生了成为科学家的想法
作为来自“鱼米之乡”的东莞人
何镜堂喜欢家乡的山水、稻田、橡胶树
小时候,他常常跟着哥哥去写生
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心态
而建筑正是“科学的艺术,艺术的科学”
面对社会培养人才的需求
何镜堂将建筑美学融入设计之中
以“环境育人”为理念
主持设计了上百个校园环境设计项目
但他的建筑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1983年,何镜堂举家
从北京回到广州
在深圳科学馆项目竞标中一鸣惊人
打响了建筑事业的“第一炮”
此时何镜堂已经45岁
在此之前没有一篇文章、一个作品
距离退休还有15年
但他暗下决心
一定要把这些时间“赶回来”
从“五十而立”到“花甲年华”
有一句话始终藏在他的心底:
“对每一天都抱着真诚的心思
爱她,尊敬她,竭尽所能”
当年何镜堂念书的时候
还把这句话写在桌面
激励自己不要辜负有限的时光
他也常常提醒自己的学生
满足于周围人对自己夸耀的时候
常常是走下坡路的开始
当你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
坚持一步
转机就在眼前
“不怕输,输多了总会赢的”
是何镜堂的人生理念
04
勤奋、技能、人品、机遇
缺一不可
“做建筑要先做人”
何镜堂分享多年来的心得体会
人不能脱离社会生存
必须要跟别人打交道
他给研究生上的第一课
是告诉他们要先学会做人
“勤奋、技能、人品、机遇
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要素,缺一不可”
何镜堂坦言人品很重要
有些人能力比较强
但人品不理想
难以和他人合作
也很难有成就
在何镜堂看来
当代学生需要具备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环境育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
他认为学校设计要契合人才培养的理念
打造一个氛围浓厚的场所
“让师生、学生之间
交往、交流、碰撞、共享
可以说除了睡觉以外都算一种学习
我要做到这一点”
何镜堂还重视培养人才、组建团队
他认为除了理论
还得有人才和团队
何镜堂每年带3个博士
在几十年内培养了一批建筑人才
“现在的大项目需要团队作战
没有团队就做不成了”
“建筑设计没有100分
也没有唯一标准
我不锻炼提高怎么教学生”
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
何镜堂深耕建筑领域
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
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先进理念
“我选择了一条设计与研究、
创作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一条辛苦但快乐的路”
何镜堂感慨道
“我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
做到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这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每个人情况不同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者结合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何镜堂说
本文作者 | 中国教育报 通讯员 黎鉴远 杨曼潮 蒋颖妍 余荣 记者 刘盾
图片提供 | 华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赵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