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三农群英汇》栏目特别策划7集系列节目《院士下田记2》开播,其中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主任、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喻景权在蔬菜研究领域深耕40余年的故事。
盐碱地里种蔬菜,有多难?
伽师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位于喀什噶尔冲积平原中下游,因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造成了土壤盐碱化。
当地90%以上的耕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其中,近4成达到了重度盐碱化的程度。
这样的土地里,作物即便种下去,今天种,今天就会死掉。
土地里种不出东西来,对农民的打击可谓巨大。
如果要对伽师县的盐碱地进行改良、治理,不仅需要花费多年时间,成本也非常高昂。
只能换一条路走,做设施农业,用无土栽培的方式去做,这是喻景权从浙江飞了5000多公里,在伽师县的盐碱地亲自查看后,做出的决策。
几天后,在试验田里,菜苗长势良好,许多村民看在眼里,他们都愿意采用这套无土栽培技术来让自家的大棚重新焕发生机。
这便是设施农业在盐碱地的成功。
“坐在椅子上等,不如在地上爬”
盐碱地里真的种出了蔬菜,越来越多的村民建起了蔬菜大棚。可是不久之后,一种未知的病害正在侵蚀着一家农户的番茄地。
一番查看过后,喻景权很快找到了病因。在伽师县,棉花种植面积很多,对棉花有危害的烟粉虱和白粉虱,飞到了大棚里,导致叶片被病毒侵袭,黄化,失去了叶绿素,无法完成光合作用,这无疑给这片番茄地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叮嘱完农户清园、在大棚的风口处要做好防虫后,喻景权急忙从伽师县赶回了浙江大学,想解决蔬菜抗虫的问题。通过多次实验,喻景权和团队,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
当虫子咬了叶片之后,仅几秒钟就能在叶片内观察到电流变化。电流变化使叶片产生了抗虫激素茉莉酸,从而诱导了一些抗虫蛋白。这是植物本身在防御的信号。
为了证实这个猜想,喻景权立即带着学生,进行了对比实验。
他们发现如果把叶片产生电流信号的基因敲掉,这片叶子便不能产生抗虫蛋白,虫子就会吃得又肥又壮;相反,有抗虫蛋白的叶片上的虫子不仅瘦小许多,甚至奄奄一息。
这个惊喜的发现,让喻景权相信,不仅农户的问题能解决了,提高蔬菜抗虫品种的梦想,也将很快实现。
喻景权常说,他喜欢下田,也一直记得老师李曙轩先生对他的教诲:“坐在椅子上等,不如在地上爬。”
对于喻景权来说,这些年最要感谢的还是自己的学生。“我的一个个科学奇思妙想在与同学们的合作中成为现实。”他指导的4位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和提名奖,毕业生中9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
每当遇到重要实验,喻景权都会与学生一同实地开展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追踪实验进展。他的博士生、国家杰青获得者周艳虹教授说:“喻老师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的学习习惯、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追求卓越的自我要求无一不深刻影响着我。喻老师不仅仅传授给我们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
回顾过去40余年学术生涯,喻景权说,他是赶上了国家快速发展的好时代,成长在有着深厚文化传承的浙大园艺学科。“未来,我们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进一步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我们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为老百姓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扎根田野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他潜心研究
为农民稳定增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为喻景权院士点赞!
素材来源:公众号“超级乡村研究所”、浙大官微
排 版:文宣部学生融媒体团队 扶贝贝
今日编辑:方建薇
责任编辑:华向理
终 审:满 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