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30年后,人们会记得我们吗?”记得,永远记得!

2024-06-25   新闻联播   阅读量:154

    100年前的今天,1924年6月25日,两弹元勋邓稼先在安徽怀宁出生。

    他为“核”扎身戈壁,隐姓埋名28年,一生无怨无悔,直到他生命的最后1个月,人们才从报纸上将原子弹与“邓稼先”这个名字挂上钩……

    邓稼先临终前不久,曾坐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问:“30年后,人们会记得我们吗?”

△2018年8月7日《新闻联播》报道

   

    “做好了这件事,

    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

    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邓稼先少年时,就立志将自己的一切贡献于祖国,贡献于中华民族。

    1945年夏,他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1948年,赴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留学。

△图为邓稼先(中)与杨振宁(左)、杨振平(右)在美国合影

    出国前他对好友说:“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才,我一定学成回来。”

    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第九天,邓稼先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登上归国的客轮,践行了他出国时许下的诺言。

    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研究工作,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1958年,钱三强找到邓稼先:“小邓,我们要放个‘大炮仗’,这是国家绝密的事情,想请你参加,你看怎么样?”邓稼先听后,义无反顾地服从了组织安排。

    就在这晚,邓稼先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深夜,他突然一下子坐了起来,对身旁的妻子许鹿希说:“我在调动工作。鹿希,往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

    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东方巨响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仅两年零八个月后,1967年6月17日,在理论、实验、设计、生产、材料、试验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核武器事业进入全面研制定型和武器小型化新原理研制的关键时期,邓稼先作为主要技术领导,组织制定了十年科研规划,全面部署和推进了一代武器化和新一代关键技术突破研究。

    杨振宁曾经问还不能披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美国的报纸上讲,一个美国人参加了中国的原子弹设计,是不是真的?”

    邓稼先请示周恩来后,连夜给杨振宁写了封信,信上说:“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1984年,邓稼先在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后挥笔写下一首诗:“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要是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

    选择核武器事业,选择你”

    邓稼先默默无闻奋斗几十年,甘当无名英雄,却常常在关键时刻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1979年,在一次试验中,邓稼先不顾大家的阻拦,冲进现场去找核弹碎片,这让他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辐射伤害。

    1985年,61岁的邓稼先回到北京,终于与家人团聚了。但这时,他的生命却逐渐走向尽头,他被诊断为直肠癌晚期。

    聚少离多20多年后,许鹿希终于等到了丈夫回来的那一天,可当年意气风发的爱人,如今已满头白发,躺在了病床上。

    尽管饱受病痛折磨,邓稼先最关心的仍是中国的核事业。病重住院期间,他念念不忘事业,经常与来探望的同事们讨论处理工作。病床上常常摆放着专业书籍,随时准备拿起翻阅。

   1986年7月,邓稼先永远离开了我们,终年62岁。在生命最后时刻,邓稼先对妻子许鹿希说:“要是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事业,选择你。”

    在中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参与了32次,亲自指挥了15次。他和成千上万核武器研制人员一起,沉默而隐秘、坚定而务实地耕耘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一砖一瓦构筑起共和国的坚强核盾。

许身国威壮山河   

我们记得,会永远记得!  

缅怀!致敬!

    监制/李浙  主编/柴婧

    编辑/谭瑶  校对/高少卓

    资料来源/央视一套、央视军事等 

    新闻联播

邓稼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