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积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2024-06-17   知领   阅读量:289

    六月三日,是中国工程院历史上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是工程院建院三十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充分肯定工程院所取得的成就,寄希望工程院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一论述是对工程科技新的更高的定位。工程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更应该肩负起历史责任,在工程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中施展作为,积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工程科技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古代的都江堰工程、大运河工程、万里长城、赵州桥等,无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闪烁着古代的科技之光。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催生了一大批耀眼的工程成就。北斗、5G、港珠澳大桥、复兴号高速列车等工程,经过院士和工程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其技术创新成效显著,达到世界先进或领先水平,为科技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程科技创新是无止境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工程建设和运维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迈进。BIM技术、空天地一体化勘察和检测技术、机器人、无人机的广泛使用,使工程建设和运维工作产生巨大变革,工程质量、安全水平迅速提升。但是底层软件尚未完全自主,大模型建设尚有差距,且信息、材料、能源技术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时不我待,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必须担当起科技创新排头兵的重任。

    工程科技创新是需要艰苦努力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几十名院士、数千名科技工作者奋战在无人区,缺衣少食、顶风冒雪、隐姓埋名、无私奉献,有力支撑了我国大国地位的确立。青藏铁路建设运营,面对“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多年冻土”三大世界性难题,多名院士、数万名科技、管理、作业人员顽强攻关,形成“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其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现在,国家经济实力强盛,但科研工作往往需要加班加点、埋头苦干,有些研究需独立思考,寂寞冷清,有些试验在荒郊野外,存在风险。总之,工程科技创新不是轻轻松松的事。作为院士,要带头吃苦奉献,遇到风险敢于冲在前面。

    工程科技创新是要落地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创新的目的是应用。需求牵引创新,成果及时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工程科技创新的关键。需求在哪里?在“四个面向”,在工程现场,在企业,在基层。无需求的研究项目属于浪费资源。研究项目立项的同时,应安排试验场所、试用场景,策划产业链布局,用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作为院士,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作产学研用的典型,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带头人。

    工程科技创新任重道远。中国工程院是工程科技最高学术机构,在科技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必能发挥关键作用。作为院士,我们会为中国工程院的发展尽心尽力,增光添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竭尽所能,奉献终生。

    作者:工程管理学部 卢春房院士

卢春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