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世界食品安全日|不应被忽视的农村吃席“安全”

2024-06-07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   阅读量:137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6月7日电(记者 张璇)6月7日是世界食品安全日。近期,#农村大席为啥很少有人吃坏肚子#等话题又登上热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家庭举办集体聚餐的规模越来越大,不少人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农村吃席的喜庆场景和丰盛菜肴。农村吃席食品安全真的安全了吗?

    “农村吃席的安全问题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美好。”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表示,长期以来,由于办吃席场所条件简单、食材进货查验缺乏把关标准、操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够等,农村聚餐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农村吃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最应关注的是食源性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表示,食源性疾病是我国最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话题同样是食源性疾病。根据世卫组织官网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十分之一的人因食用受到污染的食物而患病;有200多种疾病是因食用受到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根据《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制定了我国食源性疾病名录,将食源性疾病按照致病因子分成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真菌性及其他。

    通俗地讲,食源性疾病就是“吃出来的”疾病,当我们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者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时候,就会让我们导致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最典型的有毒蘑菇中毒、非伤寒沙门氏菌病、诺如病毒病等。

    根据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发布的《2010—2020年全国农村吃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显示,2010—2020年共报告农村吃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421起,发病31078例,死亡64例,平均每起事件发病22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季度;致病因子方面,引起事件数、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

    阮光锋说,以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为例,主要原因是在烹调过程中,生熟不分、生熟交叉污染或食材储存不当所造成的。在预防这类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方面,最好的做法是严格做到世卫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安全储存、确保食材来源安全。

    受访专家认为,农村吃席的食品安全不容忽视,农村吃席卫生监督管理可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有效预防和遏制农村吃席引发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农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陈君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