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度和韧性得益于特殊合金钢材,能够有效地承受频繁起降的重达数十吨的舰载机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将一块块特殊合金钢材连在一起则需要先进的焊接技术。如果焊接不达标,未来航母出海巡航、作战都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
除了航母和军舰之外,飞上太空的火箭、卫星,扬威战场的飞机、坦克,制造过程中也要用到尖端的焊接技术,以保证坚固耐用。
制造这些“大国重器”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一位“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潘际銮。
01
潘际銮在清华读大学时,接触过焊接,知道焊接技术将会在新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清华大学毕业两年后,他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动报名攻读苏联专家普罗霍洛夫的焊接学研究生。
1952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决定筹建焊接教研室,研究生还未毕业的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又决定由他带头,筹建焊接专业。
后来,清华大学又委托潘际銮主持筹建清华大学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为中国工业发展培养人才。
1953年9月29日,清华大学焊接专业迎来第一届新生。
潘际銮用最容易理解的话向学生介绍焊接技术的特点、地位和作用。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坦克制造中成功运用新型焊接方法来作为例子,还找到一部关于苏联焊接的电影,现场教学,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了解焊接专业将在国家工业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