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他是中国焊接专业的创建者,为国之重器注入心血!

2024-06-01   CCTV国家记忆   阅读量:115

    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度和韧性得益于特殊合金钢材,能够有效地承受频繁起降的重达数十吨的舰载机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将一块块特殊合金钢材连在一起则需要先进的焊接技术。如果焊接不达标,未来航母出海巡航、作战都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

    除了航母和军舰之外,飞上太空的火箭、卫星,扬威战场的飞机、坦克,制造过程中也要用到尖端的焊接技术,以保证坚固耐用。

    制造这些“大国重器”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一位“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潘际銮

01

    潘际銮在清华读大学时,接触过焊接,知道焊接技术将会在新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清华大学毕业两年后,他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动报名攻读苏联专家普罗霍洛夫的焊接学研究生。

    1952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决定筹建焊接教研室,研究生还未毕业的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又决定由他带头,筹建焊接专业。

    后来,清华大学又委托潘际銮主持筹建清华大学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为中国工业发展培养人才。

    1953年9月29日,清华大学焊接专业迎来第一届新生。

    潘际銮用最容易理解的话向学生介绍焊接技术的特点、地位和作用。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坦克制造中成功运用新型焊接方法来作为例子,还找到一部关于苏联焊接的电影,现场教学,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了解焊接专业将在国家工业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潘际銮带领清华大学焊接教研组同事摸着石头过河,让清华大学的焊接专业步入正轨,开始培养大批焊接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

02

    1987年年初,核工业部请国外专家参观正在施工的秦山核电站,发现工程中大量焊接结构质量不合格。

    这年3月初,潘际銮应国务院邀请,去中南海探讨秦山核电站焊接问题,后担任秦山核电站工程的焊接技术顾问。

    在考察中,潘际銮发现,当时秦山核电站的一些结构确实存在大量焊接裂纹和质量问题。当时,很多人觉得只有引进外国技术才能达标,但潘际銮坚定地认为,只要专心钻研,我们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

李世豫

潘际銮妻子

    那个时候,秦山核电站保密的,我不知道。去了至少3个多月,我都不知道他到哪儿去了,他也没告诉我。回来以后,知道他在秦山核电站,整个都翻修了。

    在潘际銮的高标准要求下,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运转至今,主要焊接结构从未发生过问题。

    2005年,中国首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工,铁道部邀请潘际銮担任焊接技术顾问。

    从2007年7月起,在近两年时间里,80岁的潘际銮冒严寒、顶酷暑,一次次亲赴现场调查研究,带领团队先后提交了6份翔实可行的报告,对于保证钢轨的每个焊接接头的安全质量和高铁的安全高速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潘际銮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有8项检验,每个检验都要通过,你才能接着焊。比如说有一个检验是,焊完以后,要用1吨重的锤子,3米高,砸3次。如果都不断,这个是合格的,断了1次就不合格。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正式运营。

    在潘际銮团队的把关下,截至2023年底,除京津城际高铁外,中国高铁总里程已达到4.5万千米,高铁铁轨焊接接头多达100多万个。因为有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建议,从未出过问题。

潘际銮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们的高铁上头连一个钢镚儿都不会倒,别的国家现在还做不出来。欧洲也做不出来,日本也做不出来,美国也做不出来,美国人还要想学我们的技术呢。

    不仅如此,潘际銮还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等军工装备贡献了自己的焊接智慧。

    前有核电站焊接、高铁焊接,后有航母焊接、航天器焊接,这几项技术让中国在焊接领域站在了世界的前沿。

    潘际銮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焊接事业,他用焊接在改变着中国,也让全世界都仰望着中国!

    编   审:赵   斌 姜   黎

    主   编:潘羽嘉

    总导演:张雪清

    导   演:李   帅

    编   辑:史佩仑 王亭雅

潘际銮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