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院士开讲: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

2024-05-22   封面新闻   阅读量:434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车家竹

    以科学之名,领略想象的魅力,追逐科技的星光,中国科学院第20届公众科学日成都分会场活动正式启动。

    5月21日下午,在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学术交流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周绪红带来了《科学家成长故事——千年庭院为我打开一扇窗》的主题报告,他以我国著名的岳麓书院和自己之间的羁绊,分享自己成长成才、探索科学的经历,激励学子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同一时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学术报告厅,原中国航天员中心政委、党委书记吴川生,也举行了《中国航天员与载人航天精神》的主题分享,讲述我国载人航天发展背后的故事。

    周绪红长期从事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和桥梁结构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这样一个研究工程学的院士,是怎样与人文精神联系起来的?这个纽带就是岳麓书院。

    在现场,周绪红展示了岳麓书院后花园的“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跨越千年,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余音犹在。

    “以源头活水比喻要不断读书,才能汲取新的营养,并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创新’何尝不是如此?”周绪红以“源头活水”引出创新话题。

    实际上,岳麓书院不仅仅与朱熹有关,一名四川的教育家也给岳麓书院打上了自的烙印,甚至是朱熹也不远万里携带弟子来向他讨教。这名教育家就是四川绵竹人张栻。

    张栻在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主管岳麓书院教事,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朱熹曾携弟子从福建武夷山赴岳麓书院向张栻求教。两人在长沙相研学术,辩论问题两月余,史称“朱张会讲”或“中和之辩”,开创书院不同学派“会讲”的先河。

    张栻的学说还通过门人传播回四川,得蜀学继北宋三苏之后,在南宋再次勃兴。蜀中后学对张栻学术的讨论与继承,反而是四川盛过了湖南。张栻学说在四川流传的盛况以及对蜀学的影响可见一斑。学说超越地域的限制,终在湖南和四川两个张栻的家乡都得到了传播、产生了不俗的影响。

    周绪红告诉孩子们,科学研究就是要勤奋努力,持之以恒,点点滴滴,久久为功。

    最后,周绪红寄语台下的少年,把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将科学与人文结合,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为今后的选择平添一份快乐。”

周绪红
中国工程院院士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结构工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