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进展  >  科研进展详情

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取得重要进展

2024-05-17   科技日报   阅读量:481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记者17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生态环境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各地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对14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全生命周期的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全面淘汰其中8种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生产、加工使用和进出口,避免每年近10万吨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进入环境,治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据统计,我国各地开展了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摸底调查,已完成122个行业、7万余家企业、4000余种具有高危害、高环境检出的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情况摸底调查,初步掌握潜在新污染物分布情况;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防范“潜在的新污染物”进入经济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共批准登记2万余种新化学物质,提出3200多项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今年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生效20周年,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重要的新污染物。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发布的资料显示,我国是公约首批签约国之一,经20年努力,POPs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成功淘汰29种类POPs,每年避免了数十万吨POPs的产生和环境排放。

    “我国新污染物来源广泛,涉及行业众多、产业链长、治理技术研发难度大,协同治理要求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说,总体上,我国新污染物治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科技支撑储备不足。

    王金南建议,统筹科研资源力量,集中攻克新污染物治理关键核心技术;以建立新污染物筛查与监测方法、技术体系为目标,开展新污染物筛查、监测、危害效应识别和评价技术研究;逐步建立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重点区域和流域典型新污染物环境质量与排放控制限值,构建跨区域、跨部门新污染物治理协同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等;加强环境友好型替代品及替代技术的研究应用,研发重点行业“三废”中新污染物处理技术工艺与设备、新污染物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以及新污染物和常规污染物多介质协同治理技术等。

    责任编辑: 孙莹

王金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环境规划与工程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