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遏制心血管病高发趋势的密钥可能是什么?葛均波院士的分享令人振奋

2024-04-15   潮新闻   阅读量:94

    如果说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是人类找到了一把控制消化道疾病的钥匙,那么遏制心血管病高发趋势的密钥可能是什么?4月13日,在第九届心血管创新、胸痛与介入治疗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名誉院长葛均波为大家描绘了数字化加持心血管病系统防控和精准治疗的美好蓝图。

医院供图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爆发式增长与代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过剩、肥胖、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葛均波院士说,一个突发心肌梗死的病人,他是发病当天才心梗的吗?答案可以说是,但大家应该看到更长远的隐患,是几十年来他身体内的血管在发生病变。

    在人体中,四通八达的血管如同河流,随着心脏的跳动,血液奔流不息,维持着生命的循环,也牵动着身体各个脏器的健康。自2015年葛均波院士提出泛血管病概念以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同,由多学科协同的泛血管病防控体系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医院供图

    葛均波院士举了个例子,一个40岁的人到医院看消化系统疾病,完全有可能是心血管病的前期。根据泛血管病概念,在一个平台上对患者进行整体疾病的管理,就能使其晚得病甚至少得病。

    那么,具体如何实现?数字技术的应用或能更快将梦想照进现实。

    62岁男子老王有心血管病家族史,且刚被诊断患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对此,医生提醒他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此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一个虚拟患者,并通过可穿戴设备对患者居住环境、体征信息等进行实时采集,经过长期健康跟踪后,大数据就给精准给出疾病风险预测和分析。

    比如,当老王的心律短暂上升时,大数据分析判断与他几分钟前喝了一杯非常浓的浓缩咖啡有关。

    再比如,在去朋友的烧烤聚会前,老王收到了一条做预防性心脏超生检查的消息,检查结果发现了一些心律异常,大数据分析后为他提供了下一步建议,当即安抚了他的不安情绪。

    更神奇的是,10年过去,老王未发生任何心血管事件。然而,某天在花园工作时,大数据监测到他心电信号的改变,尽管他尚无症状,但大数据预测他很快会发生心脏事件,于是立即向他发出警告,同时呼叫救护车,识别最近的可进行心血管介入的医院,并向医院提供所有数据,让医院做好准备……

    葛均波院士表示,这些貌似在科幻大片中才可能出现的场景,未来将在泛血管病防控体系建设中服务于大众。

医院供图

    在数字医疗时代,大数据能敏锐捕捉到疾病的蛛丝马迹,从常规检查中早期发现心脏瓣膜病、肥厚型心肌病等隐匿疾病,整合多组学精准预测疾病风险,通过多功能可穿戴设备详细收集患者日常生活方式信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为心血管病的个性化预防、管理和治疗提供强大支撑。

    然而,光有高科技的助力还不能一劳永逸,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葛均波院士一如既往强调做好大众科普的深远意义。而他也十分乐见自己一直关心着的杭师大附院长期致力于深入基层的健康教育。

    尤其是近年来,由院长张邢炜教授牵头成立拱墅区心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紧密携手辖区内的社区医院(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筛选出一批优秀的家庭医生组成“讲师团”,由大医院专家甚至是院士教授心血管病专业知识和泛血管病理念,杭师大资深老师传授讲课技巧,让它们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去给病人和家属做最靠谱的宣教,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扎扎实实编织起一张心血管病基层防控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