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河南省新乡市的“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在这里,科技为灌溉设备注入了新活力。
“近些年,灌溉行业领域加快先进灌溉设备研制推广应用,节约资源、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有力支撑了河南农业现代化能力水平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节水大使”康绍忠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乡,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种子基地。眼下,在新乡市获嘉县,春耕春灌已全面展开。尽管有近500亩小麦田要浇灌,位庄乡大位庄村村民李长亮却不着急。“地里的滴灌带连着机井和水肥罐,这让我们浇地省水、省时还省工,好用得很!”他高兴地说。
今年,获嘉县41万亩小麦田,有15万余亩麦田用上了节水灌溉设施。“除了高标准农田配备的节水灌溉设备,在农技部门的推广下,县里已有不少种田大户自掏腰包,主动购置了小麦滴灌带、微喷带等节水灌溉设备。当前,这些设备的应用面积已超过了一万亩。”获嘉县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站站长王庆安说。
“如今,农户对于灌溉装备的态度正从非刚性的需求转变为刚性需求。”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说,很多农民朋友都成了微灌技术的忠实拥趸。
在新乡市辉县中原智慧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园车间内,机器声轰隆作响,大家正在为周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积极备货。从年初开始,该产业园已生产各类灌溉装备40余万套(件)。
该产业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联合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建造,已吸引了国内10家知名灌排企业入驻。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生产、销售250余万套(件)设备。
“目前,国内从事节水灌溉产品研发制造的规模以上企业约2400家,产品涵盖灌溉系统中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各级输配水管网和田间灌排装备。这得益于灌溉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开展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副所长王景雷介绍,近年来,我国灌溉科技、装备发展走出了一条“多部门联合攻关、多学科协同联动、各环节集成配套”的路子,集智聚力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了多类先进成熟的适用装备。
在新乡市,融合了无人机光谱多源感知技术、田间精准灌溉控制平台和变量精准喷洒系统的现代信息感知变量精准灌溉系统,在大型喷灌机上已“入驻”3年。
“云”里灌、线上管,智慧灌溉正在成为新趋势。“该系统实现了大田精准灌溉信息空间分布特征精准提取,能判断每块农田水分和氮素需求,解析不同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生态、干旱、营养等情况,从而提供最佳的灌溉和施肥方案。”系统设计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副研究员陈震说,“利用该系统,农户只需用手指轻点遥控装置,田里的庄稼就能得到精准灌溉,水肥喷洒均匀度超过92%,水分利用效率提升20%,氮肥利用率提升25%。”
“我国灌溉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要继续围绕国家需求,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灌溉装备制造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康绍忠表示。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