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在天津大学,大国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2024-03-27   天津大学新闻网   阅读量:1310

2023年11月22日

中国工程院公布了

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中国建筑界最高奖

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

“双奥”场馆总设计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杰出校友

李兴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兴钢院士

    李兴钢,男,1969年3月生于河北唐山乐亭;分别于1991年和2012年获得天津大学工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大型复杂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胜景几何建筑研究所主持人;清华大学建筑学设计导师,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14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李兴钢作为天津大学本土培养的杰出校友,毕业后就进入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目前是我校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兴钢30多年来设计了许多优秀作品,以“双奥”场馆最为著名。我校北洋园校区也有他设计的建筑,获得了2017年“鲁班奖”和2018年的ArchDaily全球建筑大奖。这座建筑就是我校地标建筑——以“发令枪”为造型的综合体育馆。一“枪”惊人,捧回“小金人”。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综合体育馆(摄影:黄维旻)

去年,李兴钢接受了母校记者的采访

谈起他的大学教育、事业和建筑师的思想

今天,小天带你一起请教学长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师

↓↓↓

    问:天津大学的教育背景对您的建筑实践与理论探索有哪些影响?

   

    答:天津大学的建筑学教育有着非常鲜明的融合中西传统的特点。一方面,它是以梁思成、童寯、杨廷宝先生等第一代建筑教育家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院校移植过来的正统布扎体系为基础,由徐中、彭一刚、聂兰生、黄为隽、邹德侬等先生发展光大的。这种源自西方的建筑学根基,特别是建筑学本体的内容,使我们很容易能在同一个系统里,没有任何障碍地把西方从过去到现当代的代表性建筑师及他们的思想和作品串联起来,并进行学习、研究和参照。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图源:北洋光影)

    另一方面,天大建筑系又有着非常突出的中国建筑学教育传统。从天大建筑系的一批老先生,卢绳、彭一刚、冯建逵、王其亨等到丁垚老师等一代中青年学者,他们所做的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方面的独创性工作,以及几乎从未间断过的古建筑测绘实习传统,对学生的影响都很大,会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留下非常深刻的烙印。

    我1991年天大本科毕业就进入到北京的设计院,如今已是32年。我们院一直将“建筑设计的国家队”作为自我定位,最早叫中央设计院,后来是建设部建筑设计院,现在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因为这种“国家队”的定位,它很早就教给我要有国家意识,要有对行业、对学科、对专业的责任感。来自企业文化的耳濡目染,更重要的是前辈们以身作则,他们会告诉你在这个院里如何做一名好建筑师,甚至将来成长为一名院总建筑师时,应该如何说话、做事,以及如何肩负起责任。

    问:您主持设计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经历对您的事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2002年,我被委托作为“鸟巢”的中方设计负责人时是33岁。

    在赢得“鸟巢”后,当时我本来还想出国留学。瑞士赫尔佐格与德梅隆事务所皮埃尔·德梅隆先生做我的“思想工作”,希望我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完成这个工程。大师的看重给了我重要的信心。他当时说,留学最重要的学习经历可能就是在世界上最好的建筑师工作室作个设计作业,而现在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个真正的伟大建筑,这就是最好的学习。这番话很有说服力,于是我就留下来了,把“鸟巢”一直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