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和生院士。视觉中国供图
【留声机】
◎本报记者 王 春
2月2日,我国数学界第一位女院士胡和生逝世,享年96岁。胡和生院士长期从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研究,在射影微分几何、黎曼空间完全运动群、规范场等研究方面均有建树,为中国微分几何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读书不读深、不读透决不罢休
1928年6月,胡和生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艺术世家,原籍江苏南京。大学时,她选择了数学专业并考入当时的交通大学,希望学以致用、科技报国。
1950年,大学毕业后,胡和生追随中国微分几何创始人苏步青到浙江大学数学系深造。在这里她结识了同样师从苏步青的谷超豪,之后两人结为夫妻,成为人人称羡的“神仙眷侣”。
苏步青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胡和生和同学们在上课之余还要参加独具特色的讨论会,每周都要作一次读书报告,除了准确深入地介绍阅读内容和作者思路,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答不好就会受到批评。当时,胡和生要阅读的论文涵盖英、俄、德文的最新研究成果,有的长达百页。
重压之下,胡和生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正确、高效地阅读文献。这为她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数学之外,她还学习了量子力学、核物理、群论等课程。后来,胡和生感叹说:“老师严格有好处,我就是在读研究生时养成了勤于思考、反复体会的习惯,不懂不装懂,读书不读深、不读透决不罢休。”1951年,经苏步青推荐,胡和生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正式踏上了数学研究之路。此后,她与谷超豪一起进入复旦大学工作。
胡和生曾说:“我所选择的专业是数学,这往往被认为不是女同志所适合的专业。的确,搞数学很难、很艰苦。当时世界上能够登上数学高峰、很有建树的女数学家寥寥可数,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沿着这条崎岖的路走下去。”
2002年,胡和生受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并作诺特讲座报告,成为我国第一位在大会上作此报告的女数学家。这一讲座从1994年开始设立,每次邀请一位世界著名的女数学家作1小时报告。只有在数学上取得创造性成就的女数学家才能获此殊荣。
除了取得数学研究方面的突破,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和数学事业也是胡和生最大的执念。她曾经长期担任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微分几何研究室主任,承担了大量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胡和生70多岁高龄,仍继续坚持组织讨论班,并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培养了20名博士和30余名硕士,多人成长为优秀的微分几何学家。
“神仙眷侣”携手畅游数学王国
在胡和生与谷超豪简朴的家中,书房里有两张写字台,谷超豪的书桌朝阳,胡和生的书桌面向墙。他们就在这里并肩研究。
两人60余年志同道合,风雨同舟,在数学领域,携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数学中心首席教授李骏回忆说,胡先生对很多学术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有时候也会争执。不过,两人更多的是默契合作。
1974年,正从事规范场论研究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发现,规范场与微分几何有着密切关系。巧合的是,身为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的父亲杨武之,此前向他介绍过复旦大学在微分几何领域有很强的实力。同年6月,杨振宁来到复旦大学,与谷超豪、胡和生等人展开了合作。让杨振宁感到意外的是,几天后,谷超豪和胡和生就拿出了两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胡和生将规范场的作用量与调和映照的作用耦合起来,得出有质量规范场的一种生成方法,并在研究规范场团块现象和球对称规范势的决定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她还开创性地给出了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群空隙性的一般方法,一举解决了这个被国际数学界研讨了60多年的重要问题,引起很大反响。
按谷超豪的说法,他是X,胡和生是Y,共同组成了一道牢固、和谐且充满爱意的二元一次方程。这对伉俪多次在国际数学界建立功勋,在参悟数学几何的同时也演绎着美丽多姿的人生几何。
1991年,胡和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谷超豪比自己当选还高兴,欣然为妻子赋诗一首以表祝贺:“苦读寒窗夜,挑灯黎明前。几何得真传,物理试新篇。红妆不须理,秀色天然妍。学苑有令名,共庆艳阳天。”
斯人仙逝,精神永存,他们的师者风范将永远为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