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  先进事迹详情

王运敏:一位院士的深情

2024-02-22   中国钢铁新闻网   阅读量:456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生动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营造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去年初,集团公司启动了“宝武楷模”推荐遴选和故事创作工作。

    他们之中,有秉持报国情怀、矢志艰苦奋斗的先烈先辈,有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党员先锋,有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有力支撑国家战略的技术创新领军人物,也有恪尽职守、锐意进取的劳模工匠……不同的岗位、不变的精神,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往开来、薪火相传,开设《致敬楷模》专栏,陆续刊载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榜样力量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再创新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澎湃力量。

一位院士的深情

“人生当勤勉为要。”

    ——王运敏,中钢集团首席专家,荣获2006年安徽省优秀党员、2007年安徽省劳动模范、2008年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0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2年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12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工作者、2014年全国创新标兵、2016年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终身成就奖、2020年安徽省杰出贡献奖等荣誉,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说明: http://www.csteelnews.com/qypd/zjjc/202402/W020240222415187989718.jpg

与“矿”结缘  钟情相守

    上世纪50年代,王运敏出生于安徽宿州砀山,这是全国闻名的产梨之乡,然而那时候的岁月却不是那么“甜蜜”。很难想象,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钢集团首席专家,曾当过农民、供销社营业员、乡村教师,还当过生产队长,主持过一村春种秋收。

    艾青的诗里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彼时目睹家乡落后的状态,年轻的王运敏苦苦地思考着,强烈渴望能找到一把“改变”的钥匙——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改变国家落后的科技。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王运敏如愿考取江西冶金学院采矿专业,此时与“矿”结缘,一生钟情相守。他紧握国家分配的这把“钥匙”,从此便扎根矿山研究不挪半步。青山为鞍、井坑为马,承载着他的奋斗岁月,寄托着王运敏为国效力的深情厚意。长途跋涉几十个小时到工地,没有座位他就钻到车座底下睡觉。采矿现场离不开技术人员,他急得抱着两岁半的孩子到工地指导。“那时候工资也就几十元一个月,从未想过收入是多是少,只想吃饱肚子赶紧干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测量数据做实验,几个月不回家是常事,我没感到苦与累,很快乐很幸福地就过来了。”每每回忆往昔,他都是这般自豪且留恋。

    作为差不多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科技人,他深知,中国大部分矿产资源“家底薄弱”,约三分之二的战略性矿产供应处于全球劣势地位。正是胸怀强烈的行业使命,从青葱岁月到花甲之年,他一直跋涉在高山激流与雪地戈壁的“矿业长征”途中,从“六五”“七五”“八五”一直到“十四五”,从国内到国外,“哪里有矿、哪里就有我”“国家缺什么、国家需要什么、我就钻研什么”,他紧握“改变”的钥匙,努力为祖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分忧效力。

说明: http://www.csteelnews.com/qypd/zjjc/202402/W020240222415187984555.jpg

豪情征战  不知疲倦

    王运敏在国内首次创建了露天矿陡帮开采技术体系,实现了从“缓帮”向“陡帮”的行业跨越;他研发的陡坡铁路运输系统,解决了行业瓶颈问题,使我国深凹露天矿铁路运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建成国内首座大型无废铁矿,为祖国铁矿资源绿色开发树立了样板;他主持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建设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直接经济效益上百亿元。他在国内最早关注采矿对环境的“扰动”,努力研发将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尾废处置、环境保护、综合治理集于一体。从安全开采到高效开采,再到绿色开采,他的成果覆盖露天矿整个生命期,在我国95%以上的金属露天矿推广应用,被载入“采矿设计手册”“高校教科书”,并且走出国门,推广到巴西、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

    当前,我国大部分金属矿产资源的供给面临更加严峻形势,矿产资源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王运敏更觉使命重大、责任迫切,他率领团队从顶层设计角度,聚焦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综合利用,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构建了基于时空数据矿产—经济—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长江经济带各类型矿产—经济—环境数据时空查询;构建了资源集中尺度的耦合协调度评价体系,创设矿产资源持续度—经济贡献度—环境友好性耦合度核心计算模型;他奔走相告,联合业内多位院士向中央提出了“基础原材料矿产资源找矿勘查与开采重大项目建议”,得到了中央的认可;承担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重大项目“非能源矿业开采2040年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将国家战略方向、行业基础、世界科技信息、行业发展趋势等多重因素进行耦合研判;为加速知识成果转化,他每年都牵头主导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成的创新战略联盟,精准把脉开方,解决矿山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王运敏院士以战士的豪情在“矿业长征”途中不知疲倦地征战,攀登科技高峰时,他是凌厉的,然而生活中却是温柔的。他倡议设立“王运敏院士奖”,激励年轻有为的科研人员,精心指导培养他们快速成长;只要是需要他出面协调的科研项目,即使偶感风寒感冒咳嗽,他也会亲临现场;也许是因为王运敏院士更懂得资源的珍贵,遇到出差时间长,他会细心地裁好一块方方正正的白纸覆盖住办公室空调面板,提醒后勤人员勿开空调造成浪费;平易近人的他,很照顾身边的人,即使是对送开水来的工作人员,哪怕他正在打电话,也要按住话筒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偶见他在那个酷暑的中午正发动车子回家,花白的额发被汗水浸得贴在脸上,问及原因,他笑嘻嘻地回答:“我要是不回家吃饭,老太婆就随便糊弄一下,我中午回去她就好好烧饭吃啦。”此时看这个在科技战场叱咤风云的人,竟就是个普通的老人、一个相濡以沫的深情的老伴……

说明: http://www.csteelnews.com/qypd/zjjc/202402/W020240222415187992243.jpg

    对家的深情,对人的深情,对“矿”的深情,对“国”的深情——皆是因为“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这是以王运敏院士为代表的这一代知识分子心底最朴素、最执著的动力,因为爱得纯粹,所以不讲条件,因为爱得深厚,所以热烈而一往无前。愿我们都懂得这份“深情”,并传好接力棒,将这片大好河山建设得更加温柔而明亮。

编辑:温晓霞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