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回眸 | 缅怀于敏: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2024-01-16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阅读量:186

他隐姓埋名28载

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他是“氢弹之父”

他是于敏

出生于天津一个普通家庭

而一生为国奉献

做着不平凡的事业

图片

1926年,于敏出生于

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天津境内)

一户普通的人家

父母亲都是小职员

靠着微薄的收入一家人勉强能过活

在那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

亡国奴的屈辱记忆

让他从小立下重振河山的志愿

图片

年轻时的于敏

1944年,18岁的于敏以优异的成绩

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

1945年8月6日

“死神”一箭射中了广岛心脏

全世界第一次见识了这种能在极短时间内

摧毁一座城市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力

于敏一面被核武器震惊

一面感受着自己的祖国积贫积弱

1946年,于敏转到理学院物理系

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

从此,于敏便与理论物理结下一生的羁绊

1951年的一天

于敏被神秘地带入了

新中国的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近代物理研究所

当时

这里集中了中国所有核领域的顶尖人才

于敏靠自己的摸索

掌握了国内没人懂的原子核理论

又出版《原子核理论讲义》

开国内之先河

从没留过洋,纯自力更生

于敏被誉为“国产专家一号”

图片

1961年,于敏被通知到钱三强办公室

钱三强直言不讳:“经院里研究决定

请你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

你看怎么样?”

于敏毫不犹豫地接受任务,毅然告别妻子

从研究原子核转向参与氢弹原理研究

从此隐姓埋名28年

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事业

一起成为国家最高机密

他说,“作为一个年轻的大国,

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核力量,

我愿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

图片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周恩来立即部署:

一定在1968年之前进行氢弹装置爆炸试验!

为了在1968年前

进行氢弹装置爆炸试验

1965年,于敏和几十名科研人员

开启了夜以继日的“百日会战”

图片

除了已掌握氢弹的英美苏

当时法国也在抓紧研制

为尽早让中国挺直腰杆

于敏来到大西北

吃夹沙子的馒头,喝着苦碱水

忍受冬季零下30℃的极寒天气

只为完成氢弹的核试验

图片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图源:“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

1967年6月17日

一架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

投下了一个降落伞

大漠上空同时升起两个太阳

蘑菇云随之升腾而起

当日,我们向世界庄严宣告:

“今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

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用独创的“于敏方案”

让中国的氢弹在诞生之初就更适合实战

于敏被誉为中国的“氢弹之父”

然而他多次谢绝这一称谓

只说“这是集体的功劳”

图片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这是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家代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在大会上发言。新华社记者 王新庆 摄

喜欢背诵《出师表》的于敏常说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

1999年9月18日,73岁的于敏

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坐在主席台上发言的他

是名字解密后第一次公开露面

2015年1月9日,89岁的于敏

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

于敏获颁改革先锋奖章

图片

于敏先生雕像

2019年的今天

于老溘然长逝,享年93岁

“愿将一生献宏谋。”

他兑现了自己对祖国的诺言

正是千千万万个

像于敏一样默默奉献着的人

托举起了让世人不敢小看的中国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几十年来

“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一代代人

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无数新时代的奋斗者

在“两弹一星”精神的感召下

努力拼搏

为实现中国梦

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

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

一个名字,涤荡了人心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一起缅怀

这位为祖国奉献一生的民族脊梁

综合自“中核集团”公众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天津发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