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刘汉龙院士团队研发出透明土 把岩土工程“搬”进实验室做“CT”

2023-12-12   重庆日报客户端   阅读量:340

    你见过的土,是什么颜色?是黄色、红色,还是黑色?有没有见过透明的呢?12月12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该校刘汉龙院士团队研发出人工合成透明土,与天然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基本一致,可以让岩土工程“搬”进实验室做“CT”,实现微米级高精度分析测试,及时“揪”出看不见、摸不着的岩土灾害,保障国家工程安全。

    走进重庆大学岩土工程实验室,记者看到,一根透明的“浆固碎石桩”格外显眼。方形玻璃器皿内,有三分之二被透明土填满,激光照射下,“地基”内部清晰可见。

    “我们用透明土模拟自然土壤,开展岩土工程可视化模型试验研究。”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周航说。

https://image.cqrb.cn/d/file/news/image/uploadImage/cqrb/2023-12-12/20231212222157mgxuzok0o1s.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000,limit_0

▲刘汉龙院士团队成员调试透明土模型试验系统。见习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建设工程都要打地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了保证稳定安全,无论是建设中、还是投用后,这些工程都要定期做“CT”,测定地基土体是否超过允许变形范围,防范安全隐患。

    然而,“CT”做起来有难度——

    自然土壤不透明,即便是现场试验,采用传感器从工程外部进行土体监测,受限于传感器精度和布设密度,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且试验耗时长、投入大。

    为此,早在2010年左右,刘汉龙院士团队就启动岩土工程模型试验的可视化研究,研发透明土技术与仪器设备。

    这在岩土工程领域是个新概念,那时,国内外鲜有报道,只有零星文献。在刘汉龙院士的指导下,周航等团队成员“啃”遍所有相关文献,开始一步步摸索。

    选材是人工合成透明土最大的“拦路虎”。“我们按照国外文献去找材料,不管怎么配,透明土都不透明。”周航回忆道,原因就算是同一种材料,国内外厂家生产出来,纯度不尽相同,直接影响了透明度。

    怎么办?团队花了一年半时间,全国各地到处跑,各个工厂到处找,反复试错了上百次,终于找到理想材料和配方,自主研制出的透明土,像玻璃一样透明。

    “我们是用二氧化硅的粉末和颗粒模拟岩土,并用矿物油模拟土体中的水。”周航表示,这样,透明土既与自然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基本一致,又达到可视化效果。

    在此基础上,团队通过学科交叉融合,结合激光制斑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使“CT”分析检测达到微米级精度。如此一来,岩土工程就可以被“搬”进实验室,更好地测试分析变形破坏问题。

    “对于现场隐蔽性岩土工程来说,透明土模型试验可以清晰揭示内部变形机理,提高测试精度,在岩土工程灾变机理研究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周航透露,透明土技术已在三峡库区边坡、重庆科学城隧道、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等工程中推广应用,为工程安全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https://image.cqrb.cn/d/file/news/image/uploadImage/cqrb/2023-12-12/20231212222158umlzs3fo5az.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1000,limit_0

▲刘汉龙院士团队成员观察记录透明土实验结果。见习记者 李雨恒 摄/视觉重庆

    目前,团队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开展多功能透明土模型试验系统研制。该系统的研发,将为岩土与地下工程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解决隐蔽性地下工程变形破坏“看不见、摸不着”的难题。

    主编:匡丽娜 | 编辑:袁文蕙 | 校对:柏云辉 | 审核:李露

刘汉龙
中国工程院院士
岩土工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