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第十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一起来看获奖名单→

2023-11-24   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宣传部   阅读量:527

    11月18日,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奖项之一的第十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诺贝尔奖获得者、原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英国皇家学会主席保罗·纳斯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以表彰保罗·纳斯教授在“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控子”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对开辟治疗癌症新途径具有深远的意义。此外,其与国内长期保持科研合作关系,为推动中英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谈奖十六年来首位获得殊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https://images.shobserver.com/img/2023/11/20/CB20231120173357636010.png

    颁奖典礼由全国政协原常委、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主任饶子和院士主持。江南大学校长陈卫院士致欢迎辞。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秘书长陈少雄研究员宣布获奖名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代表全体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他表示,这沉甸甸的奖牌,将激励我们在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更勤奋努力,永往直前。

    饶子和院士在颁奖典礼后指出,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走过了16年,它秉承了谈先生对生命科学事业的奉献精神,现已形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https://images.shobserver.com/img/2023/11/20/CB20231120173357906061.png

    会后,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纳斯院士作《What is Life?》主题报告,陆林院士作主题为《全球脑疾病研究计划及进展》的主题报告,季维智院士作《非人灵长类与人类健康》学术主题报告。精彩纷呈的报告,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启示。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探讨,纷纷表示科学家的敬业精神值得尊重,感觉受益匪浅。在三个分会场论坛上,16位获奖者详细介绍了在各自的科学研究方向及成果转化的概况。

    2023年度第十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奖名单

    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获得者

    陆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作为我国精神医学与睡眠医学领域唯一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教授深耕于精神疾病和睡眠障碍的公共卫生政策、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和干预策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成为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他秉承厚道做人、踏实做事、严谨治学的理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带领我国精神卫生和睡眠医学事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季维智,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长期坚持灵长类生物医学研究。围绕灵长类(人和猴)早期胚胎发育调控,干细胞多能性和人类疾病的猴模型及致病机理等科学问题,形成了从体外受精、胚胎早期发育、基因编辑以及干细胞等系统研究体系。在灵长类生殖和发育的分子机制,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调控等方面都有新的发现。季维智教授的系列研究成果,为中国灵长类研究的国际化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家桢生命科学国际合作奖获得者

    保罗·纳斯(Paul Nurse),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荣誉院士。

    1998年获得美国AlbertLasker奖,2003年荣获英国皇家学会医学金奖,2005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Copley奖章,2006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荣誉院士,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外,其与国内长期保持科研合作关系,为推动中英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保罗·纳斯教授利用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作为模式系统,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在裂殖酵母中首次发现了一个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高度保守的调控细胞周期的蛋白激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 CDK),并阐明了其调控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机制,为细胞生长、组织器官发育以及肿瘤发生机制等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开辟治疗癌症新途径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在“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控子”研究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保罗·纳斯教授于2001年与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教授和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谈家桢临床医学奖获得者

    马骏,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

    马骏教授是我国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鼻咽癌治疗专家,首创鼻咽癌“增效减毒治疗”新理论,成为新的国际标准,制定了国内外鼻咽癌诊疗指南,全世界推广应用,研究发表于NEJM、JAMA、Lancet、BMJ四大医学主刊等高水平杂志,水平世界领先。

    陆前进,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执行院(所)长。

    陆前进创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表观遗传发病机制新理论,首创SLE基因甲基化诊断新技术,突破诊断瓶颈,开创菌群精准移植新方法,为难治性SLE提供有效安全新疗法,建立重症皮肤病救治体系,大幅降低重症皮肤病死亡率。

    梁廷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党委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梁廷波创立了胰腺癌根治技术新体系,使手术病人生存期由10个月延长至30个月,达国际领先水平;阐明了肝癌细胞免疫逃逸机制,提出肝癌免疫新分型,实现临床转化,使中晚期肝癌病人术后复发时间从15个月延长至30个月。

    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获得者

    杨大俊,亚盛医药集团共同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杨大俊博士专注肿瘤学、细胞凋亡机理与新药研发近30年,他于2009年共同创办亚盛医药,在细胞凋亡及自噬双通道调节新靶点药物开发领域内取得重大突破。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原创新药研发,立足中国,面向全球,以“解决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使命,造福更多患者,成为中国本土创新医药产业转化的经典样本。

    杨晓明,国药集团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新突发传染病创新疫苗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晓明研究员致力于传染病疫苗理论、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是全球首个新型病毒灭活疫苗超大规模生产技术体系创建者。研发成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等5个重大产品,通过世卫组织认证。为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控、生物安全保障和中国疫苗走向国际作出系统性突出贡献。

    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获得者

    王红梅,女,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叶丽林,男,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全军免疫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白凡,男,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正教授。

    刘陈立,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院长。

    李大力,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医学系主任,上海市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前沿科学基地主任。

    肖俊宇,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长聘副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

    汪胜,男,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陈柱成,男,清华大学教授。

    姜长涛,男,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高璞,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文字:杨珍莹

    编辑:姜天瑶

    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杨蓉

    本文作者:浦东发布

饶子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季维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保罗·纳斯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陈卫
  • 饶子和
  • 季维智
  • 陆林
  • 保罗·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