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科学家与学会 | 沈树忠院士:与古生物学会的不解之缘(喜迎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2023-05-30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阅读量: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和协同攻关。学会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组织,几十年来,我国 200多个学会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学会在逐渐壮大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是我们向所有为科技事业不懈努力、勇攀科技高峰的同仁致敬的时刻。

    它是我国古生物科技事业的重要力量在走过的近百年的征程中它也曾遭受打击、陷入停顿最终凭借初心恢复发展如今,它愈发繁荣昌盛它就是中国古生物学会

说明: 图片

    一位院士,在1989年成为中国古生物学会腕足动物学科组第三届领导小组成员,后又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回国发展,凭借出色的专业知识,任职于国际地层委员会副主席、二叠纪地层分会主席。站在国际视角的他是如何看待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呢?

说明: 图片

    沈树忠,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层古生物学家,2001—2018年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2019年起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际地层委员会副主席、二叠纪地层分会主席。1989年起曾任中国古生物学会腕足动物学科组第三届领导小组。

与中国古生物学会的邂逅

    1956年,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1989年4月,中国古生物学会腕足动物学科组第三次学术年会暨换届选举会议在湖北宜昌举行,沈树忠在此次会议中当选为学科组的新领导成员。其实,从事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工作的沈树忠,早在学生时代就与中国古生物学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明: 图片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作为底层古生物学家,沈树忠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利用化石恢复地球生命历史,建立地球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及各种矿产的时间、空间分布等。在我国,与沈树忠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学会就是古生物学会和全国地层委员会。1983年,沈树忠开始从事与古生物和地层相关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初出茅庐的他早就了解到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地层委员会这样的学术组织。大概在那时,沈树忠与古生物学会的缘分就已经开始了。

    为加强合作交流,促进我国腕足动物专业研究水平的提高,1979年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期间,部分代表集会推选了筹备小组,责成建立全国腕足动物专业组。1980年11月1—6日在杭州举行了全国腕足动物专业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年会。1989年4月,沈树忠在换届选举会议上被推举为腕足动物专业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

从国际视角看学会发展

    沈树忠曾在国际地层委员会的下属组织——二叠纪地质分会主席8年,后被调任国际地层委员会副主席,因而,他对国际学会组织的了解更为深入。从国际视角来看,我国的学会存在一定的弊端,但也不乏发展潜力,随着国家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我国的很多标准也都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说明: 图片

2019年7月,沈树忠院士荣获国际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

    沈树忠认为,在国际任职可以促进国际交流。国际地层委员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国际地质年代表,尤其是“金钉子”。国际地质年代表就是记录地球从最早的形成到现在,每个发展阶段的时间划分。这些工作必须由国际组织来完成,并得到国际的认可。只有通过国际委员会的委员投票,才能完成这些工作。沈树忠等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上任职,对中国需要获得国际认可的事与工作都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我国地大物博,保存的地质记录比较全也较丰富。在中国建立“金钉子”这种国际标准,从自然的条件上而言水到渠成,但是想做出国际认可的标准,除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也离不开中国科学家的国际任职。

对年轻学者的建议

    第一,地球科学是无国界的,不会因为国家不同在地质上就有极大的差异,因为地质不是按照行政版图划分的,它是一个地球整体的科学,所以从事地质学科的人一定要做国际化的事业,要有全球胸怀。看问题要从全球的角度、国际化的视野来看。通过学会或一些学术组织了解国际上的发展动态十分重要。

    第二,如今的地质行业不再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行业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大幅提升,经费支持强度也逐年增加。科学家们到国内难以到达的地方,甚至到国外从事地质工作都成了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而这些地方恰恰是风景优美、山清水秀之处。比如,开着越野车带上装备,到野外坡面上考察,如果近一点,晚上可以回到城市的宾馆住。即使到了远离城市的地方,不得不在野外帐篷中过夜,晚上在一旁吃草、打喷嚏的鹿群,也会让人感觉新奇有趣。相比于坐在办公室里,一天都见不到天空,这样的工作反而更令人向往。

说明: 图片

沈树忠院士在野外考察

    第三,青年科学家做科普工作,一方面是宣传科学的研究、内涵,另一方面也要多讲讲科学家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经历,有趣的,艰苦的,有意义的等。有时科学家们只讲高深的专业知识,孩子们听不太懂,就不容易产生兴趣。

    孩子们对地质与古生物行业不了解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家长们普遍认为,地质行业需要到艰苦的地方出差,环境很差。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吃苦,普遍引导孩子将志向转到金融或IT行业,结果导致这些领域工作竞争压力大,很多人在办公室里、电脑桌前从早忙到晚,反而更加辛苦。如今的地质行业,得益于经费的大力支持和交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行业。科学家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出去采样品、观察现象,回来后做分析,写文章发表。室内工作、实验室工作、野外工作都有,是丰富有趣的一种工作。

    本文节选自:《学会缘 科技情——科学家与学会的故事》,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编著。

来源: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科技社团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