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大先生》第二季“切开喜马拉雅山的人”赵文津院士

2023-11-01   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   阅读量:160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财政局出品,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北京离子探针中心联合出品,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执行,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心承制的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第二季《俯身大地 仰望苍穹》主题节目,于昨日21:05在北京卫视播出,本期节目有幸邀请到了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赵文津先生。

https://www.bast.net.cn/picture/0/0de6c371518940ee944927e5de0a8452.jpg

急国家之所急

https://www.bast.net.cn/picture/0/bea9e882f9d04f73a64b1351fc304a81.jpg

    还没到赵文津院士办公室,过道堆积如山的各类书籍就给未来团带来一定的震撼。敲开院士办公室的门,办公室内涵盖各类知识、跨越各类领域的书籍、图表、照片更是映入未来团眼帘。院士熟稔地对这些资料娓娓道来。就座后他介绍起自己的故事。

https://www.bast.net.cn/picture/0/33e888ab6d034dbcb60bdbe2c577d02a.jpg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由一系列的机缘巧合链接起来的。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各方面百废待兴、渴求人才。建设发展需要大量的石油和铁铜等矿产,不解决矿产资源问题,国家建设就是无米之炊。要找矿就迫切需要发展地质队伍,急需物探人才,但当时中国根本就没有物探专业, 唯有从物理专业的学生里面调用。21岁的赵文津院士响应国家号召,提前毕业,开始了为国家寻找急需矿产的奋斗历程。赵文津院士把它看成是“第二个机遇”。物理专业的学生对物探知识有所欠缺,于是他一个月恶补了20多门课,然后就下矿山,边干边学。赵文津院士到安徽铜陵铜官山实习了两个月,第二年就被任命为安徽321物探队队长,带着近百人,在皖南狮子山、凤凰山等地用物探方法找矿。幸运的是,他们在江边河网地区发现了一个大矿异常,经打钻勘查发现了中型铜矿——池州铜山铜矿。1956年,赵文津院士又响应号召重走长征路,带领西南物探大队先后在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等地找到一批大型钒钛铁矿和富铁矿。1958年,赵文津院士调到地质部地球物理探矿研究所工作,致力于推动物探、化探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以提高找矿效果。之后,他又在地矿部科技司副司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等不同的岗位上,致力于中国地质科学技术的发展。他一路学习,一路奋斗,在地质研究工作中辛苦耕耘,屡有建树。

切开喜马拉雅山的人

https://www.bast.net.cn/picture/0/bb731d7b76fa407bbb28bd57186886fa.jpg

    赵文津院士把自己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研究室取名“西藏屋”,可见西藏在他心中的分量。他认为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对地球科学发展极其重要,决心为高原地质研究奋斗终生。1978年,赵文津院士陪同国家地质总局局长孙大光到法国谈判并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喜马拉雅地壳和上地幔研究,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对外开放青藏高原研究。1991年,中、美、德、加四国又达成协议,共同开展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研究,随后他被地矿部任命为这一国际合作项目的中方首席科学家。从1992年开始,“国际合作喜马拉雅与青藏高原深剖面调查与综合研究(INDEPTH)”项目分5个阶段在青藏高原上艰难地推进着,同时也在国际地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当项目进展到第二阶段时,德国和加拿大的专家陆续参加进来,到后来竟汇集了10多个国家的专家。在20余年的时间里,多国科学家从藏南亚东开始,穿过喜马拉雅山脉、雅鲁藏布江、拉萨地块、藏北羌塘盆地、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地块、昆仑山脉、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到达阿拉善地块,合作开展深反射、广角反射、宽频地震、大地电磁、重力测量及地表构造填图,“切开”青藏高原,进行地壳结构与深部过程综合研究。

https://www.bast.net.cn/picture/0/07eca4a6f52144d1aa8bc58c9e58cb28.jpg

    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换来了令世界瞩目的大批探测研究成果。1998年,这一项目被评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进展”之一;2000年,其第一、二阶段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组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了15篇,而赵文津院士也因贡献卓著荣获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鉴于赵文津院士在这项研究中的重大作用,美国《科学》杂志对其进行了专访,在文章中将他称作“移动大山的人”。

https://www.bast.net.cn/picture/0/4ee4592a0b8b4954b03ede28c9f34084.jpg

    如今赵文津院士认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比过去更为严重地摆在了全国人民面前。“科学发展观”要求今后我国经济建设要更加注意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协调问题,地球科学无疑地将会更多地介入国家发展进程,地球科学工作者将肩负新的重任。今后将需要有更多的对地探消工作,以增加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解决地震预报、资源勘探、水的供应问题,防治地质灾害,处理好人与地球的关系,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赵文津院士毕生奋斗的目标就是“了解地球、探测地球,发展高新探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