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仲茜)探索绿色智慧能源未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近日,在无锡举办的“2023·新型电力系统太湖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电力行业的“产学研用”相关人士300余人相聚一堂,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展开交流,为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献计献策。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王锡凡以《我国电力转型与分频输电》为主题做分享。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中国的绿色低碳创新充满活力,绿色低碳产业朝气蓬勃,绿色低碳发展潜力无限。但我国的新型能源转型‘命悬一线’,这一线就是输电线。”王锡凡表示,输电网建设是电力转型的重要环节。数据统计,自2012至2021年,我国电力系统行业中,电源投资累计3.8766万亿元,电网投资累计4.721万亿元。十年间,我国电网投资总量比电源投资多21.8%,电网投资占比达55%。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电源、低碳电源的新建,全国输电线扩建需求不断提升。加上我国大力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全国对扩建电网的需求愈加迫切。“我国的风电主要集中在西北、内蒙地区,光电分布在青海、新疆等戈壁上,水电则主要在西南地区,复旦大学团队预测,2060年,新疆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将达到23亿千瓦,与之相匹配的高压输电线容量将达20亿千瓦。”王锡凡表示,面对这样规模宏大的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网络工程,电网建设、输电系统的提质增效尤为重要。“我们还需要勇于创新,‘多快好省’地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锡凡做主旨报告
如何“多快好省”地新建输电系统,王锡凡院士提出,一方面优化输电设备,降低输电设备造价,一方面,可尝试分频/低频输电系统的建设。据悉,分频/低频输电技术兼具直流输送容量大、交流易组网的优点,是解决电能远距离传输和海上风电送出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已得到国家高度重视。
“分频输电主要应用在远距离输电,是在普通频率低一个档次的新标准频率上进行输电,比较适合输送可再生能源电力。”王锡凡院士介绍,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已有几处分频输电的试点项目,例如试点将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向东部地区输送。“但目前分频输电试点工程规模较小,尚不能作为确定分频输电系统频率的依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做主旨报告
在随后进行的主旨报告交流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李立浧教授在《透明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报告中指出,透明电网是信息技术、计算技术、传感技术、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报告中以小微智能传感器、智能设备与设备智能化、智能软件系统为例详细分析了透明电网的要素,并总结了其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技术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做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王成山教授在《新型配电系统若干问题思考》报告中总结了配电系统面临的问题和新型配电系统面对的技术挑战,详细分析了新型配电系统低碳化、分布化、去中心化和数字化的典型特征,并总结了新型配电系统尚需深入探索的十大技术问题。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做主旨报告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教授在《基于网络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报告中详细介绍了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分析其应用场景、工作模式,总结技术挑战,重点针对干扰管理、同步误差、波束管理和信号联合处理4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其原型样机和试验情况。
据介绍,本届论坛由《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社和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IEEE PES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委员会(中国)等单位共同主办,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浙江电力》、Smart Power & Energy Security等单位协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为论坛提供指导。论坛开幕式上,《电力自动化设备》还发布了“创刊50周年纪念特刊”。(以上图片皆由上证报记者仲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