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龙乐豪院士:用责任和自信走出火箭发射失败的挫折丨院士上封面③

2023-10-18   封面新闻   阅读量:223

    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张峥

龙乐豪院士(图据受访者)

    人物介绍

    龙乐豪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

    科学家们都长什么样?冷峻?严肃?不苟言笑?眼前的龙乐豪,一头白发,笑起来更是慈眉善目,像一位老神仙。在成都参加神舟科学空间的活动时,86岁的龙老决定接受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

    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到自己工作生涯中那次难忘的失败,以及给家长们建议如何教育孩子,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娓娓道来。

    那次失败,他一夜白头

    龙乐豪从大学毕业至今,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已经整整60年,在自己60载的科学研究生涯里面,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非常艰难还是充满了成就感?龙乐豪直言:“两者都有,第一非常艰难,第二也很有成就感。说艰难,是因为像我本人受过比较重大的挫折。我弄了一个火箭叫长征三号乙,一直到今天也是我们国家长征系列火箭当中发射次数最多的,运载能力相当大,但是长征三号乙在第一次飞行的时候就失败了,升空后仅22秒就撞到对面山头了。”

    1996年2月15日,对于每一个中国航天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对龙乐豪而言,尤其如此。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下称“长三乙”)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并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飞行约22秒,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

龙乐豪院士参加火箭发射技术交流会(图据受访者)

    这次发射失败,让龙乐豪“一夜白头”。他回忆道:“现在听起来有点夸张,但话又说回来,当时真的很着急,我原来跟你们一样也是满头青丝,这次失败加快了头发变白的速度。”

    责任感和自信,让他和团队渡过难关

    长征三号乙发射失败后,龙乐豪和团队花了30天寻找故障位置,他回忆:“这30天几乎是日日夜夜连轴转,第二次再起飞又用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

    如何走出这个难关?龙乐豪的答案是:一是责任感,二是自信。他说:“因为第一,我在这个岗位上干这个工作,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我本人必须对我的同事,对我这个队伍,对我的国家,对我们的事业有个交代,一定要尽快想办法把问题搞清楚,争取再战取得胜利,这才是正确的道路。第二为什么是信心呢?因为我相信这一次失败是个偶然的因素,查明了以后,我们更加完善设计,包括生产质量还有管理这方面的措施,保证今后节节胜利。”

龙乐豪院士与陈鲸院士(摄影吴德玉)

    看到如今的中国的航天事业,龙乐豪感到既艰难又自豪,“因为中国的航天已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可以比较自豪地说为我们的国家作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贡献,但我不是我一个人,这是整个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2岁才读小学,童年就立志报国

    龙乐豪出生在1937年,苦难的童年在龙乐豪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我在农村放牛长大,后来慢慢懂事以后就明白:落后就挨打,一定要强大我们的国防。”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龙乐豪12岁才上学。“我小学只上了三年。可能是上学比较晚,我自觉性比较强,再加上也比较听话,第三看样子也不太笨。”他笑着说。

    幼年的龙乐豪立下志愿:将来考一个与国防军工有关的学校。1958年,龙乐豪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导弹自动控制专业。他开心地回忆:“我毕业以后正好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就是今天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好是搞这个行当。那可真是太高兴了,所以从事这个工作,既有必然也有偶然。”

龙乐豪院士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摄影吴德玉)

    时隔这么多年,仍能从龙老的脸上感受到这份个人的兴趣和未来工作的发展密切吻合的兴奋。

    搞科研创新,需不需要天赋?龙乐豪认为有三个关键词:天赋、环境、勤奋。“我认为最主要的可能是勤奋,天赋说实在的是天老爷决定的,爹妈给的基因决定的,环境有的也不完全由你自己决定,唯独只有自己用更多的勤奋来弥补,天分不足,环境不佳,还有勤奋这个有效的途径,别的没办法。”

    在航天领域工作非常辛苦,有时因为工作需要,一年大概4个月都不在家也不稀奇。

    “在我们战线上,有夫妻两个或者母女两个同上‘战场’,也有儿子跟老子一块上阵的,我的老伴和我的孩子,我们都是‘战友’,就一块上战场了,也蛮辛苦的。”龙乐豪非常感谢自己的老伴,“当时她带着孩子,她付出的精力更多,我更多的是考虑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所以一个家庭这样走过来是不容易的。”

    科学家精神:求实与奉献

    在科研的道路上面对挫折,要有非常坚毅的抗压能力。龙老说自己经常和同事开玩笑:“你要当火箭总设计师,不但技术要好,心脏还得要发达才行。”

    他透露,有时候火箭点火发射以后,他的手都是冰凉的。“那一瞬间看似很简单的事,承受着巨大压力。”后来慢慢就轻车熟路了,当然,这与我国火箭发射技术日臻完善密切相关,龙乐豪说:“慢慢地质量也提高了,技术可靠了,相对信心也比较足了。”

龙乐豪院士参加活动发言(图据受访者)

    火箭发射其实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如何做到举重若轻呢?龙乐豪说:“这需要立足于平时的工作,你要扎扎实实把这个工作做到位,心中有数,这样你才能举重若轻,否则你是盲目的。”他举例:“在西昌发射卫星,雨水比较多,要防潮防漏电,还要防结冰,这对火箭来讲都是大事,怎么办?事先我们做了很多很严格的实验,甚至把关键的仪器设备泡到水里面,然后充电,保证它不漏电才行,不但泡水,水里面还加盐,使它更加导电。这样通过考核以后,做到心中有数。”

    在龙乐豪眼中,什么是科学家精神呢?他说:“一个是求实,一个是奉献,还有一个是创新,也要敢于攀登高峰。对科学家而言,你不是一个人,必须要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你不要把责任都推到同伴身上,那是不合适的。”

    希望家长们鼓励孩子探索,在玩的过程中动脑筋

    龙乐豪院士有两个孙子,当被问及平时是否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时,龙乐豪很洒脱:“因为我的责任已经完成了,我把我的子女培养好了就行了。至于第三代,是他们的爸爸妈妈的事。但是话又说回来,我对两个小孙辈感到欣慰感到自豪,我觉得他们表现不错。”

    至于“鸡娃”一事,龙乐豪并不太在意。“我相信他们也知道,因为现在的孩子思维很敏捷,掌握的东西也很多,有我这个外公在身边做例子,他们应该会知道的,不用我说。”

龙乐豪院士参加节目录制(图据受访者)

    龙乐豪院士建议家长们:“最关键的还是启发孩子从小爱科学,要敢于探索,多问问题,碰到什么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用俗话说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要动脑筋。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尊重他的爱好,他们有进步就应该积极鼓励。批评应该讲究方式,尽量引导和启发,不要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