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 作者 陈武 郭升
历时十余年,跨越秦岭主脊,让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与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实现跨时空“握手”。如此超大规模的调水工程有哪些难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对此进行了解读。
陕西省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但是水资源的分布却极不均衡。秦岭以南的陕南地区拥有陕西70%的水资源,秦岭以北的关中和陕北只占到30%。为了解决陕西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2011年,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获批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表示,破解陕西省水资源制约瓶颈、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是引汉济渭工程的第一个难点,也是出发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建民:引汉济渭工程及其配水网络建设,拉开了陕西现代水网骨架,形成南接汉江水系、北达陕北高原的区域大水网,实现南北统筹、丰枯相济、多源保障的水资源战略配置。引汉济渭工程不仅是解决陕西关中城市群发展水资源问题,而且通过水权置换,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争取黄河取水指标,每年由汉江进入渭河流域的15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将关中城市群、西安中心城市建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保障作用。
在引汉济渭工程一期调水工程中,全长98.3公里的秦岭输水隧洞是关键性节点工程。输水隧洞最大埋深2012米,穿越秦岭主脊天华山,复杂的地质结构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告诉记者,引汉济渭工程综合难度在世界水利施工建设中都很罕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祖煜:引汉济渭工程是一个愚公移山的工程,因为它的艰难程度很难设想,通过我们的钻爆法跟掘进机贯通了一个90余公里的洞子,非常艰难,它几乎碰到了我们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当中所有的地质灾害,从硬岩掘进,到特高气温、到有毒有害的气体、到岩爆、到突涌水,所有的地质灾害。
历时十余年建设,突破种种难关,汉江水终于穿越秦岭,调引关中。专家表示,这不仅给国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也给西安,乃至陕西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建民: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时代,水资源无疑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而对于拥有千万级人口的西安来说,引汉济渭工程将成为大西安走向下一个时代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