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吴曼青:发展数据空间,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技术需要

2023-05-26   贵阳网   阅读量:249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5月26日,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吴曼青在开幕式上作题为《数据空间引领数字空间体系创新》的主旨演讲。

    吴曼青说,我们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了信息社会,迎来了信息革命的伟大时代。信息革命来临以后,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种各样技术层出不穷。我个人把它叫做云里雾里,更重要的是不成体系,要抓的时候无从下手,一个东西没有抓好,Chat GPT就来了。可是我又在想,在变化大背景下是不是有一些不变的东西呢?我们要回归到事物本质,变或不变仍然归结这样几个大要素:网络、数据、计算、安全和服务,这是永远不会变的,而变的是网络技术的演变,比如从面向链接到面向业务,再面向多个多元应用,协议也在变,但是网络的根本,连接各种要素和连接功能是不会变的。

    第二是数据组织的变化,过去可能把数据变成知识,我们把它叫做符号化的知识。后来是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到了这个时代,我们还很难对数据下一个定义,是叫非结构化吗?大家都有不同看法,但是数据组织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从规则、逻辑、方程到数据库,到现在,我个人把它定义叫做数据场。同时,我觉得数据抽象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从文件到网页,到数据要素,到广普关联,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第三是计算处理的变化,过去我们的计算更多是对知识的计算,这种知识更多的沉淀在某一个公式、某一个理论当中。现在,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对数据的计算。所以我觉得,计算经历了从计算知识——计算信息——计算数据的不断演化。现在,在数据要素流通过程中,我们要让计算机懂得信息数据有什么价值。

    然后是安全范式的变化,从“物理安全+功能安全”,到“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现在我们要关注“网络安全+数据本身”的安全。我们需要人机互联,需要面向多元应用,需要让数据流通起来,需要让数据场把数据管理起来,同时要实现智能化服务计算,这些是不是构建了当代绿色数字技术的基因,需要我们自由创造,实现中国方案。那什么是不变的呢?人、机、物在互联过程当中,数据产生自人、机、物,也将最终作用于人、机、物。

    我对数据空间未来的特征归结为四句话,叫“数据一切,计算赋能,引领变革,定义未来”。发展数据空间,形成创新共识,构建技术体系,引领产业发展,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大技术需要,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抓手。

    记者 汪东伟/文 郑宇潇/图

    编辑:吴亚鹏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