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20余位院士齐聚乌镇!为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2023-04-12   人民日报   阅读量:851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林敬 杨晓露 徐诗瑜

    “实现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注重用现代科技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并走向世界”。

    4月11日,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中医药高质量大会在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王辰院士、张伯礼院士、刘德培院士、陈凯先院士、裴钢院士、饶子和院士、李兰娟院士、陈香美院士、杨宝峰院士、丛斌院士、徐建国院士、韩雅玲院士、 顾晓松院士、李松院士、李兆申院士、田金洲院士等二十余位院士出席,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中医药学要在现代化的语境中迎来更大的发展

    国家对中医药发展高度重视,社会民众对于中医药寄予了高度期望。我们怎么能够把中医药发展好,把一门科学和技术传承发展好,这一点是大家需要共同思考的。现代医学是可以“以科学为基础的研究”,中医药学要在现代化的语境中迎来更大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世界需要中医药

    中医药走向国际已经成大势所趋,并不是因为中国强大了人家就接受中医药了,而是因为世界需要中医药。但是中药走出去关键靠标准引领,在“标准”方面近些年虽然话语权逐步加大,但是还远远不够。一个汽车的标准有2万项,如果中医药的标准只有80多项还是太少了,所以要加强标准制定,更要加强标准的执行,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刘德培:中西医学双流汇聚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主办方供图。

    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都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认为中西医学双流汇聚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之一。中医学以整体论为主,体现在生命的精神层面、整体层面、动态层面,即治“病的人”,重视整体效果。西医学则以还原论为主,将人体视为由组织器官等组合而成,重“看病”,治“人的病”,也重视直接效果,成分、靶点、通路比较明确。当然,我们希望未来的医学既治“病的人”,又治“人的病”,能结合起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饶子和:让中医学成为世界领先的科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主办方供图。

    现代科学我国不是领先的,只是在某些少数领域能够赶得上、跟得上,甚至是跟随。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原创医学,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应该联合起来在这个领域广泛合作,让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中医药跨域式发展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是西医所独有、也不是中医所独有的,而是一个新兴的科学技术。谁用的好,谁就发展。ChatGPT刚刚出现,这个事件造成了很大的震动。如果把它应用好,把中医药大量的真实世界的数据,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有机结合起来,可能会使医学产生很大的突破,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大数据精准治疗驱动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时代,新的时代就要用新的模式和新的范式。大数据精准治疗驱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和中医药发展迫在眉睫,首先应该从国家层面上、从国家体制上,对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大数据真实世界研究给予大力的支持。中医药在临床评价的体系传承基础上,要具有适合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和药物评价体系,推动中医药走向现代化,解决全世界人类生命共同体的健康最大问题,让世界上的人民更热爱中医。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加强基础研究把中药机制讲清楚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主办方供图。

    中药走向世界可以服务更多的人群,但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成份复杂。例如:决明子、大黄中有数十种成份,如果要走向世界,必须要加强的是基础研究、中西医结合,把问题讲清楚、把成份讲清楚、把作用机制讲清楚。如果做到这样,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得到世界的认可。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院长丛斌:中药走向世界首先要确定疗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主办方供图。

    中药走向世界首先要确定疗效,再用现代科学技术原理破解中医药治疗机制。第一,通过解析人体的中观、微观和宏观的网络化运行机制。解析网络化机制后,借此来破解中医的脏腑学说、破解中医天人合一的学说等。第二,对传统经方等疗效要进行分子机制研究。第三,对现存的“四大慢病”发病机制从系统生物医学的角度破解网络调节规律,筛选敏感的信号靶点或者分子靶点。针对这些靶点,再来筛选天然药物化合物,将其作为候选化合物进行新药研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会长徐建国:为中医药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主办方供图。

    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于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在这个领域里面工作,可能都要重新审视过去的方法和现在面临的形势,规划未来,对于中医药可能更是如此。中医药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还需要创新,理论学上要创新、科学方法学上要创新,尤其是现在国家对科技发展投入力度空前,要抓住机遇,使中医药有更好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授顾晓松:运用人工智能等实现创新中药研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主办方供图。

    从国家的顶层设计来看,中医药现代化把“产业”也列入了其中。而中药产业实现代化的突破口也在于运用人工智能等实现创新中药研发。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就像ChatGPT那样,把中医优质资源释放,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让更多老百姓获得收益,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中国”民生的获得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长海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李兆申:让全世界相信中医药、受益中医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主办方供图。

    中医药用作用与疗效已经赢得了中华民族瑰宝的美名,但我们仍然要用国际的标准,让全世界相信中医药。如果我们达不到国际的标准,就很难走向世界、就很难形成产业化的力量。把中医药说清楚、搞明白,让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相信、让全世界受益中医药,这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工程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田金洲:提高中医药与传统医药领域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中国工程院士院士田金洲,主办方供图。

    中医药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医药已经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促进国际中医药与传统医药领域学术交流,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创新成果分享,讲好中医药科学故事,提高中医药与传统医药领域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责编:林敬

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医内科学专家
陈香美
中国工程院院士
肾脏病专家
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临床医学专家
杨宝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心血管药理学专家
刘德培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
王辰
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
肺栓塞,呼吸衰竭专家
韩雅玲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危重冠心病专家
徐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发、突发病原性细菌专家
丛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
法医学专家
顾晓松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学组织工程与神经再生专家
李松
中国工程院院士
药物设计与合成专家
李兆申
中国工程院院士
胰腺病学、消化内镜学专家
田金洲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医内科学专家
陈凯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裴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饶子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张伯礼
  • 陈香美
  • 李兰娟
  • 杨宝峰
  • 刘德培
  • 王辰
  • 韩雅玲
  • 徐建国
  • 丛斌
  • 顾晓松
  • 李松
  • 李兆申
  • 田金洲
  • 陈凯先
  • 裴钢
  • 饶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