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英魂永存——深切缅怀中国兵器工业功勋奖获得者王哲荣院士

2022-06-01   中国兵器第一研究院   阅读量:126

    2022年5月31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坦克装甲车辆设计专家、三代坦克副总设计师、中国兵器工业功勋奖获得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一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哲荣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王哲荣院士投身兵器事业六十年来,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祖国无比热爱,始终胸怀强军报国的理想追求,发扬矢志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守淡泊名利的道德风范,聚焦兵器工业自主创新,勇攀科技发展高峰,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卓越成就,为提高我国坦克装甲车辆自主创新能力,为推进兵器工业科技进步,提升陆军装备建设发展水平,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一生是献身国防的一生,锐意创新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他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和典范!王哲荣院士的一生是胸怀祖国、献身国防的一生。少年时代的王哲荣曾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依仗先进的坦克大炮在晋察冀边区的烧、杀、抢、掳,制造坦克大炮、参军报国是他儿时的最大愿望,为实现这一远大理想,他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坦克专业,实现了他保家卫国的少年初心。在校期间,他不仅注重理论学习,更注重联系实际,不怕苦、不怕累,跑遍了实习工厂各个车间和工种,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坦克生产的全过程,加深了对坦克专业基础理论的理解,为日后终身献身国防事业奠定了思想、理论和实践基础。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分配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研究所,开始了一生光辉的“坦克人生”。六十年来,他情牵国防,心系兵器,扎根槐树岭,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以满怀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抒写出“把一切献给党”的真挚情怀。


    王哲荣院士的一生是勇于创新、硕果累累的一生。王哲荣院士理论功底深厚,技术思路清晰,在第三代主战坦克研制历程中,他作为第一副总设计师,始终站在技术发展最前沿,大胆采取新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应用和探索,生动实践着“系统取胜”设计思想和“技术上螺旋上升,运营上良性循环”的发展策略,有效解决了三代坦克指标高、难度大与基础薄弱、技术储备匮乏之间的矛盾,大幅提升了坦克综合性能。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成功,推动着我国坦克装甲车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从仿制仿改到自主研发、从单一装备到体系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坦克装甲车辆事业自主创新道路,使我国主战坦克首次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王哲荣院士的一生是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一生。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技术和工业基础薄弱,科研技术储备落后,承研新型坦克任务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面对困难和挫折,王哲荣院士从未动摇、从不退缩,在重大考验面前迎难而上,在重大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以过人的科研视野、追求卓越的使命感以及锐意创新的精神,带领科研攻关团队取得了项目研制的重大成功,对我国坦克装甲装备所做的贡献永载史册。第三代主战坦克定型后,王哲荣院士马不停蹄地开始投入到第三代主战坦克改进型的研制中,攻克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大幅提升了坦克火力、防护、机动性能和信息化水平。我们不会忘记,王哲荣院士在坦克研制中共同度过的不眠之夜;不会忘记在战高原、斗酷暑、抗严寒的试验现场留下的滴滴汗水。


    王哲荣院士的一生是提携后学、甘为人梯的一生。王哲荣院士穷尽毕生精力,以强烈的民族自信和家国情怀,为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心无旁骛,不追逐名利,只图把国家急需的事情干好。在他看来,不光要把国家安排的事情干好,还要做好传承,培养好年轻的科技骨干,抓住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他心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为有志于国防工业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搭桥铺路,通过给年轻人压担子,来提升科技人员的设计能力和水平。他利用自身渊博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编写出版《在创新中发展的坦克装甲车辆》、《论我国主战坦克发展与技术途径》等多部论著,毫无保留的留给年轻人。目前他已培养了20余名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重大项目总师、副总师,30余名重点学科领域科技骨干,成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研发的主要力量,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哲荣院士为祖国装甲事业奋斗了六十年,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成果,为装甲装备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深切悼念的同时,作为兵器事业的接续奋斗者,我们要大力弘扬王哲荣院士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不断推动我国国防事业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大进步。


    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忠诚、强军报国的坚定信念。2021年6月,在接受党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王哲荣院士说:“这是党对我们共产党员的鼓励,将激励着我们永葆初心、践行使命。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愿意发挥己之所长,尽己所能,为兵器事业继续贡献力量,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继续努力奋斗!”让他坚守一生的是他无比热爱的坦克装甲车辆事业,更是他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家国情怀和坚定信念。经历过旧中国的贫穷落后,见证过新中国的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他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指挥,把自己的一切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征程中,着眼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实现了坦克装甲车辆从仿制仿研到自主创新的伟大跨越。

    我们要学习他不屈不挠、矢志创新的奋斗精神。1986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三代坦克研制任务,面对项目研制性能要求高、攻关难度大、研制基础薄弱、国外封锁严格等一系列困难挑战,王哲荣院士系统提出并应用创造了传动操纵、复合装甲、反应装甲、夜视观瞄、电气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与此同时,他始终坚守在第一线严控总体研制质量,部件台架性能试验不达规定要求不能上系统,系统台架匹配试验不达规定要求不能上整车,整车装配调试、原地试车、工厂试车不达规定要求不能进入试验阶段。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矢志创新的奋斗精神,三代主战坦克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上气势恢宏地驶过天安门广场,几十年来中国坦克赶超国际的梦想变为现实。
    我们要学习他无私无畏、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半个多世纪来,王哲荣院士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先后完成五种整车系统研制任务。2002年,年近古稀的王哲荣院士再次受命担任三代坦克改进型演示验证项目总设计师,他带领和指导科研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使“雄狮”坦克跨过原理样车阶段直接进入初样阶段,降低了风险,缩短了周期,同时完成了很好的技术和人才准备。成绩面前,他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干出来的。数十年来,他不骄于成就,不畏于困难,不求于名利,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和科学求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动坦克装甲车辆事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我们要学习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师德追求。王哲荣院士作为我国兵器科技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他不仅学识丰厚、技术过硬、德高望重,更是十分重视和支持我国坦克装甲车辆事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即便在耄耋之年,他仍然致力于开拓和推动我国坦克装甲车辆与兵器事业的发展,兼任国家、军队、国防科工局等多个领域的高层咨询专家和评委。他始终站在我国国防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为科技人才培养竭尽努力,通过言传身教、孜孜教诲,培养出了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中青年科技骨干,成为推动装甲装备发展和兵器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鼓舞着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勇攀高峰,为国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深切缅怀王哲荣院士,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为兵器事业倾尽的毕生心血,我们将永远铭记;他用一生不懈奋斗生动诠释的“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我们将永远珍视;他的爱国情怀、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我们将永远学习。他的光辉精神,永远激励着全体兵工科技工作者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锐意进取,勇往无前,为履行好强军首责、支撑世界一流现代化军队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王哲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
坦克装甲车辆总体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