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董石麟:看戏被大柱子挡住视线,杭州少年立下宏愿,结果惊动世界

2022-08-04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阅读量:275

    “长大后,我想造出没有柱子的大房子。”

    70多年前,15岁的董石麟很喜欢去村里的剧场看戏,怎奈囊中羞涩,舍不得买票。

    好在剧场规定临近散场时不再查票,董石麟便时常趁着这个当口钻进剧场,蹭个戏尾巴。然而,剧场的柱子每每挡住了董石麟渴盼的目光,“逼”得那个少年发下开头那个“宏愿”。

    89岁再看从前,董石麟眼中的柱子渐渐少去,视野所及,已是世界。

▲董石麟院士专访

    实现了儿时理想

    童年的愿望深深印入董石麟的脑海,陪伴并激励了他一辈子。

    “等到我读大学时,我就选择了这方面的课题和研究。”董石麟说,正是小时候这个有点可爱的初心,让他最终选择在大跨度空间结构领域施展抱负。

▲水立方

    国内外许多知名建筑,都留下了董石麟的印记。

    他主持和参与了首都体育馆、国家大剧院、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体育馆、马里国家会议大厦、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馆(水立方)、全运会济南体育馆、北京325米高大气污染检测塔、上海世博会世博轴、深圳机场T1航站楼、天津火车西站、杭州大剧院等国内外大量重要空间结构的结构设计计算分析。

▲国家大剧院

    15岁立下志向,到89岁高龄依然活跃在大跨度空间结构领域的第一线。“我觉得我应该是实现了儿时的理想。”今年89岁高龄的董石麟眼神和蔼,笑眯眯地告诉记者。

▲杭州大剧院

    60多年来,董石麟目睹并见证了中国空间结构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也参与了中国在空间结构领域的“大国崛起”。

    我国首个大跨度网架结构建筑

    分析计算出自他手

    1932年12月,董石麟出生在塘栖镇(现临平区塘栖镇)。尽管家境贫寒,但是父母竭尽全力供他读书。幼时的董石麟异常聪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浙江最好的高中,杭州高级中学。

    等到杭高毕业报考大学时,他报考了中国土木工程界最著名的学府——上海交通大学的土木工程系。

    1955年董石麟从同济大学毕业,时隔一年后,他和一批全国优秀大学生被公派到世界各地的大学深造。他选择了莫斯科建工学院,师从当时苏联著名空间薄壳结构专家符拉索夫教授,董石麟是他唯一一个中国学生。

    学成回国后,董石麟把研究方向转到重量较轻的网架结构。

▲首都体育馆

    首都体育馆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结构工程,跨度非常大,为99米×112.2米,是当时国内第一个大跨度网架结构建筑。

    由于工期紧,任务急,董石麟二话没说接过了体育馆网架结构分析结算工作。当时的计算量非常大,他采用了差分法,根据边界条件,手排了两套128个方程式。花了两个星期,才完成了各项计算任务。

    这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大跨度网架结构建筑。直到现在,首都体育馆还在使用。现在这座体育馆经过改建后,将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场馆。

▲首都体育馆完成场地制冰

    是专家,也是园丁

    董石麟在空间结构领域的另一大贡献,是创办和主编了我国唯一的空间结构专业杂志《空间结构》。在当时浙大校长路甬祥的支持下,杂志出了两期内刊,反响很好,他便亲自带上申请公开刊号的报告上北京,反复向有关部门陈述办刊的意义,呼吁给予支持。

    当时,空间结构的专业杂志,在国际上只有西班牙一本。作为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标志,中国创办这本杂志很有意义。在董石麟的努力下,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公开刊号最终获批。

    现在,这本杂志已成为空间结构学术研究和交流的一个园地,在国际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空间结构》杂志

    董石麟不仅是学术卓著的专家,也是一名辛勤的园丁,培养了众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组织指导学生研制并开发了空间网格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MSTCAD,获1995年全国优秀技术软件奖,成为国内数百家设计与施工单位的工作软件。

2009年董石麟还获得了浙江大学最高个人荣誉称号“竺可桢奖”。

董石麟
中国工程院院士
结构工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