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二十大代表风采 | 北航苏东林院士:育好人,让电磁领域“硬起来”

2022-10-17   中国青年报   阅读量:762

同心向党盼盛会

踔厉奋发启新程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全国38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

2296名党的二十大代表

10月13日、14日

出席党的二十大的北京代表团代表

向大会报到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党的二十大代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苏东林院士

    苏东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长期致力于电磁兼容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重大装备研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0多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津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苏东林院士这样说——

    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同时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我作为教学科研一线的同志,能够亲临二十大现场,为国家今后的发展投出庄严的一票,责任重大。今后我要承担更多新的任务,完成新的使命。

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

多家主流媒体

报道我校苏东林院士

教书育人 电磁报国的风采

    左:《北京日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苏东林:育好人,让电磁领域“硬起来”;右:北京新闻广播—— 二十大代表风采 | 苏东林:电磁强国“女侦探”勇闯科研无人区,教书育人桃李天下

    左: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新闻》——党的二十大代表风采︱苏东林:培养拥有“电磁魂”的强国一代;右: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一师亦友》——电磁报国: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

    《新京报》二十大代表风采| 苏东林:把电磁兼容事业写在中国大地上

    《中国电子报》二十大代表风采| 苏东林:科研与教育并重,铸造国家电磁“硬实力”

小萱综合了各大媒体报道

为大家介绍苏东林院士的事迹

一起学习——

    “只要挥挥手,就会扰动我们身边的电磁场。我们打电话时,有时会听到‘刺啦刺啦’的声音,这是电话机受到了手机射频信号的电磁干扰。”干练的短发,生动的例子,这些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东林院士上课时的标配。

    她说,自己是一名一线科研工作者,更是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身兼双责,要把工作做实,围绕国家需求引领行业发展,育好人,让电磁领域“硬起来”。

    作为一位老党员,苏东林依然不断用新的成绩向党组织汇报。

    苏东林带领团队进行电磁环境测试

三十年如一日,为本科生上课

    受到担任数学老师的父亲的影响,苏东林从小不仅喜欢数学物理,还树立了做一名教师的理想。1979年,苏东林如愿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怀揣着“为祖国做更大贡献”的朴素情感,选择了电子工程系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从此与电磁结缘。

    教学和科研并重,是苏东林一直坚持的理念。她说,“要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自1987年任教开始,苏东林始终坚持给本科生上课,讲授《电磁场理论》,三十年多年从未中断, 她的课因为新意频出,成了热门课,学生的出勤率达到100%。博士生聂静说,“我在担任电磁场理论课助教期间,苏老师提议把名人名言做成签到条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每一次课签到时既学到了不一样的知识,又感到了温暖。”

    在苏东林的电脑文件夹里,仅仅一节课就有不同版本的ppt,因为要根据最新的科研进展、结合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授课内容。

    “苏老师上课特别生动,她会把做人做事的方法结合着知识点一块儿讲,潜移默化中教给我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徐辉回忆,不仅如此,苏东林在学术方面的细致严谨也带给他很多触动,“实验怎么都做不出来的时候,她一眼就能看出我哪一个数据写错了。”徐辉是北航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大二时上了《电磁场理论》课程后,便一直师从苏东林,2020年博士毕业留校,继续从事电磁兼容领域的研究。在他看来,苏东林对科研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精神,是最值得学习的品质。

破解电磁兼容性设计难题

    “电磁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行。”苏东林说,电磁兼容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领域。 她举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当时一架飞机准备起飞,而另一架飞机也在跑道上,塔台呼叫飞行员‘停止滑行’,但因为电磁干扰,飞行员只听到了‘滑行’二字,直到他肉眼看到了近在眼前的另一架飞机,立刻采取制动才避免了灾难的发生,电磁兼容的研究就是要避免此类危险的发生。”苏东林严肃地说。

    事实上,长期以来,电磁兼容性设计是一个工程难题。对于出现的电磁兼容问题,很难找到原因,因而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门“玄学”,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苏东林深知这些关键技术是从国外买不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做好基础研究,才能实现科技自强,形成电磁兼容的中国力量。

    近年来,苏东林一直在呼吁推动电磁兼容学科建设,培养“科班出身”的电磁兼容专业人才。2006年,苏东林提议设立的北航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学科获批,北航成为可以直接授予“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博士学位的高校。北航建 立了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苏东林担任所长,目前已汇聚200余名研究人员。

    苏东林院士为学生们讲解装备中的电磁兼容问题

    “要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苏东林经常对学生们说的话, 为了拿到宝贵的一线数据,苏东林带领团队冬战三九、夏战三伏,进行电磁环境测试。一次在科尔沁草原测试时,她因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患上了阳光性皮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她在太阳底下站一会儿,脸上就会出现类似灼伤的痕迹。“这都是正常的实验过程。”她常说,“科研是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任务不完成我们绝不退!” 跟着她的博士生们也常常感叹“苏老师太拼了!”

    持续不断的潜心探索、刻苦钻研,她带领团队以航空装备为突破口,探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揭示了复杂系统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苏东林还带领团队完成多项国家重点型号工程的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任务,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电磁干扰要素集理论和方法 ,发现了电磁发射的内在规律,发明了电磁干扰精准检测技术,着力破解国家“卡脖子”难题,帮助解决数十起重大电磁干扰工程问题,被誉为“电磁女侦探” 。

    苏东林院士和其团队主要成员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北航沙河校区花海里的这架运-8飞机,也承担着电磁兼容研究的重要任务。在运-8上加装大量的电子设备实现电磁兼容是苏东林深耕几十年的研究,她说,“这架运-8是我们向国家申请的一架退役的飞机,用来支持我们做深化研究,同时它还承担着红色教育的作用,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将“电磁魂精神”传递下去

    苏东林致力于为每位上岗教师讲授“入职第一课”。从建校之初师生集智攻关“十大工程”、宋丽川教授拜别母亲回国建设的感人故事,到身边的戴飞、贾云峰、吴琦、李尧尧老师奔赴工程一线的榜样力量,苏东林将报效祖国、服务国家的种子埋进了每个青年教师的内心深处。经过多年努力,苏东林团队的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涌现出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高校优秀党员、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获得者为代表的优秀教师队伍。45岁以下青年骨干占比72%,与此同时,团队吸纳了包括国内外20多所高校培养的优秀人才,瞄准领域最新研究动态,持续推动我国电磁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

    苏东林说,“历经六十余载,几代电磁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铸就了“矢志不渝、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电磁报国”的“电磁魂”精神。”

    苏东林院士领衔的电磁兼容技术创新教师团队

    今年教师节,苏东林收到了一张学生们寄来的光盘,里面是苏东林亲手作词并和学生们一起演唱的《电磁魂之歌》,以及来自驻扎在祖国各地的学生们的声声祝福,“我在上海祝苏老师教师节快乐”“我在西安祝苏老师教师节快乐”…… 每次拿出光盘,苏东林都感慨万千、泪湿眼眶,她说: “我的学生们已经开始能够接过接力棒继续往前走,这比我自己取得成就还高兴”。

    三十多年来,苏东林桃李满天下,学生们走向祖国每一处需要他们的土地。 国庆60周年 、70周年阅兵式的时候,学生第一时间给苏东林打电话,兴奋地喊:苏老师,快看天空,是我们参与工作的飞机在天上飞!“那一刻,是自己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苏东林说, “我特别骄傲的是我培养的博士生全部奋斗在电磁强国主战场。”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摄

    对于未来的期待,苏东林表示:“电磁兼容是一个永远会蒸蒸日上、爆炸性发展的行业。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这些发展都会使我们这个领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要用新的手段、新的科学认知、新的科学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对于未来,我们要未雨绸缪去做相应的研究。我曾提出一个口号‘一代电磁兼容一代产品’。未来,我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推动整个领域的进步,也通过我们的人才培养,使得更多专业人才能投入到国家建设以及推动人类文明建设中来,保障国家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好。”

党的二十大代表苏东林说

“参加大会,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当今的中国,倡导科学、尊重知识

创新环境越来越好

我要履行好代表职责

把一线党员的声音带到大会上来

把大会的精神带到岗位上去

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加倍努力”

【责任编辑:曹竞】

苏东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效应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