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健人院士已经离去,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顾院士对党忠诚、胸怀人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传承和发扬顾院士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优秀品格,沿着顾院士的足迹砥砺前行,继续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今天上午10点,顾健人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灵堂正中挂着顾健人院士的遗像,两侧挽联上写着“健康卫士创新攻关克癌瘤造福千万,人道至上恬淡雅乐求奉献光耀人间”。
2022年9月27日16时28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始人,著名病理学和肿瘤分子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顾健人同志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在治丧期间,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社会各界人士以不同方式对顾健人院士进行悼念。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白锦波,杨胜利院士,陈赛娟院士,王红阳院士,赵国屏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常务副书记顾锋,党委常委、副校长、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党委常委、副校长朱新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正一,副院长郑俊克,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陈红专,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舸,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常委、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常委、附属新华医院党委书记唐国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常委、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郭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方,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原院长贾伟平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
上海交通大学和医学院有关部门,仁济医院党政班子、临床科室及行政部门负责同志,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党政班子、行政部门及课题组负责同志,各有关单位和学术团体代表等前往吊唁。顾健人院士亲属、生前好友、同事、学生等前来送行并寄托哀思。
范先群同志介绍顾健人院士治丧期间,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社会各界哀悼、关心、慰问情况。林忠钦同志致悼词。顾健人院士的学生李宗海同志致思念词。顾健人院士之子顾奕先生代表家属致答谢词。仁济医院院长夏强主持告别仪式。
顾健人院士逝世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上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科委、市卫健委、市科协、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医务工会、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中共徐汇区委组织部;安徽省、苏州市、宁波市、南通市等兄弟省市人民政府;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海军军医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医药先进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肝癌分子网络调控与靶向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三附属医院等兄弟医院;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妇产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师协会、上海市医院协会等社会团体;人民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等友好单位,发来唁电、敬送花圈,表示深切哀悼和慰问。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顾健人院士是我国癌基因和基因治疗研究的开拓者,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先行者,肿瘤系统医学的倡导者。
顾健人出生于江苏省吴县一个医学世家,1948年从震旦大学附属苏州有原中学毕业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58年参与筹建上海市肿瘤研究所。1985年创建“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1985年至2002年担任该实验室主任。2014年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
他还曾担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常务委员,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医学生物技术专家组组长,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家顾问组成员,“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首届理事会理事,美国General Motor癌症基金委员会Sloan,Kettering及Motor国际癌症大奖国际评委等重要职位。
顾健人院士高瞻远瞩,学养深厚。他毕生从事肿瘤病理、肿瘤生物化学、肿瘤分子生物学科研和教育工作,以勇于创新的精神、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在肿瘤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先后承担了国家15项科研项目。
顾院士在其晚年围绕着“快乐”“情绪健康”开展对情绪与肿瘤疾病关系的研究,并提出的“三个三分之一”的说法,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顾健人院士作育栋梁,桃李满天。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双聘教授,先后担任病理生理学、肿瘤学等医学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
他从医执教60多年,培养了42名博士和23名硕士,大多数已成为所在领域的中坚力量,为国家造就了一批医学领军人才和研究俊才,推动了医学事业发展和进步!
顾健人院士精准战略,成果丰硕。
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肝癌的活化癌基因谱,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起主持了以细胞生长为基础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筛选,发现了300余个具有抑制或促进细胞生长的新基因全长cDNA,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历年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58项和美国专利4项,对国家、对医学科学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百草园中,嫩蕊初放;不畏风雨,不惧寒霜;华夏儿女,吾与自强;试看来日,满庭飘香!”,这是顾健人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医学界的重大损失。
润物细无声,他是最好的榜样
“院士是科学家,更是教育家,提携培育青年人才是责任所在。”在顾健人看来,人才是支撑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创新的关键。在他的推动下,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环境,优秀科技人才不断涌现。
李宗海是顾健人院士的博士研究生,也是国际知名实体瘤CAR-T细胞治疗领域的开拓者。他自2002年在顾健人门下攻读博士,到后来在他身边工作,整整二十载。“我深感幸运,人生有这样一位良师指引”,回忆起读博士时光,李宗海说,“那时我做了大概七个不同的课题,大多数是以失败告终,但顾老师却从未因此责备过。没有老师对创新的包容鼓励,就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老师担心的不是我们试验失败,而是因循守旧,缺少批判能力。”
李宗海记忆中的顾健人,在耋耄之年仍在探索最前沿的科学,每天坚持阅读前沿文献,他很少讲大道理,而是用一言一行为身边的人树立了榜样。
润物细无声,顾健人身体力行地影响并引导着周边的人,而不仅仅是他培养的许多博士生、硕士生。
前几天,李宗海收到一位院士给他发的微信,他说,“顾老师不仅是你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正是这种一代宗师的胸怀,以祖国医学事业发展为己任,甘为人梯的精神影响着周边的人。
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
“我父亲自认他不是天资聪颖之才,然而他却是为了做科研和学问而生的。”据顾健人之子顾奕回忆,在文革期间,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没有做前沿课题的机会,父亲仍坚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家里阅读从高安路科技情报所借阅的国外原版学术杂志上的论文和报道,手抄摘录在硬皮笔记本上,用这种今天看来低效原始的方式,追踪当时国外的学术动态。
没有人给他布置课题,也没有人检查工作量、做评审考核,他有心也有工夫罗列了一大堆国外学术发展的新进展目录、技术和它们的影响等,直到79年改革开放,作为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出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重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他说的学习、模仿,为以后的超越奠定了基础。
正是由于顾健人长达10年的执着、坚守、不放弃,才为以后的事业发展迎来了机会。“机会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这是父亲的座右铭”,顾奕说。
八十年代末,顾健人夫妇在美国访学,顾奕也跟随在他们身边,一些国外的同事朋友劝顾健人留在那里,他却未曾有过丝毫犹豫,他说,“所里几十个人还等着我回去拿课题做研究”。
国内60平米的小屋陋室,是顾健人的精神家园。“再一次,父亲的执着,坚守,不放弃,使他不但按时回国,并且从那以后继续为国家的科研事业继续奋斗了30多年,直到他患病住院为止。”说起这段往事,顾奕感慨万分。
“祖国在心中”,顾健人常常这么教导子女。对他来说,不仅是一句激励的话语,而是为之奋斗几十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行动。
如今他获如此殊荣,正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关怀,“祖国没有忘记那些没有忘记祖国的人”。
懿德高风常与天地存,慈容笑貌永留心际间!
顾健人院士已经离去,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顾院士对党忠诚、胸怀人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传承和发扬顾院士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优秀品格,沿着顾院士的足迹砥砺前行,继续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痛别!顾健人院士一路走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