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蚊虫的分布、密度和登革热的发病率,我国登革热从沿海扩散到内陆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6月6日,在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等主办的“2022年世界害虫日媒体直播公益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会长徐建国说。
不仅如此,徐建国还指出,我国未来新发传染病威胁绝大多数和有害生物相关。如蜱、鼠等大多数有害生物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但研究很不深入。以蜱为例,其携带病原体的种类最多。目前,已经发现有890余种蜱,携带220余种微生物,其中100余种是致病性的。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也表示,气候变化驱动我国蚊媒传染病风险增加。以登革热为例,所有温室气体浓度(RCP)情景下,登革热的流行风险区均显著北扩,风险人口显著增加。
数字显示,2010年,我国142个县(区)的1.68亿人处于登革热高风险。在RCP2.6情景下,2050年前后,我国344个县(区)的2.77亿人处于登革热高风险;在RCP8.5情景下,高风险范围将进一步扩大。2100年前后,我国598个县(区)的4.9亿人处于登革热高风险。
同时,刘起勇指出,气候变化还驱动我国媒介伊蚊(白纹伊蚊)分布区向北、向西扩展。不同物种分布预估模型结果均显示,所有RCP情景下未来白纹伊蚊适生区增加;地理分布范围明显向高纬度扩展。
今年世界害虫日的主题是“科学消杀灭,健康伴我行”。徐建国指出,“有害生物防控”,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工作之一。人们常说的“消杀灭”,就是指消毒、杀虫、灭鼠的意思。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消杀灭队伍一直活跃在防控第一线,希望借此机会,向社会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有害生物防制和消毒科普宣传,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科学防疫。
责任编辑: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