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谢克昌:毕生奉献为能源

2022-05-27   中国工程院   阅读量:409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光明日报记者张亚雄

    “能源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谢克昌

    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煤炭在我国的主体能源地位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而有一位院士,始终在为实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能源革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能源革命殚精竭虑、矢志奉献,他就是谢克昌。

    1946年,谢克昌出生于太原的一个教育世家。他的外祖父杨爱源系原第二战区上将副司令长官,平型关战役前期总指挥;祖父谢维楫系早年留学日本的医药专家;其父亲谢益棠则是太原工学院教授、热能专业奠基人。教育救国的理念深深地融入了他的血液。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004年4月13日, 摄于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摄影师:侯艺兵、王生生.jpg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004年4月13日, 摄于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摄影师:侯艺兵、王生生

    22岁时,谢克昌从天津大学化工系毕业,被分配到河北黄骅县(现为黄骅市)机械厂当车工。在遍地都是盐碱滩的黄骅,谢克昌靠着基础知识,把海盐转化成盐酸和烧碱,从石油中提炼出汽油和柴油,用天然气制出化肥,从无到有,牵头设计并带领团队建成3座化工厂并成功投产。

    1978年,谢克昌考入太原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攻读研究生。1983年,谢克昌作为太原工学院优秀青年教师代表赴美留学,专修煤化工。两年后,出色完成学业的他,面对留美发展的优渥条件,决意回国工作,造福家乡。自此,谢克昌长期躬耕于我国煤化工科研领域,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作为长期从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的煤化学工程专家,谢克昌领导研发团队完成了国家和国际合作重大、重点项目近百项,并在煤科学基础研究、煤基合成气转化、煤层气有效利用、新型煤转化催化材料、气体净化和脱硫剂开发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2001年,因在依据煤气化规律优化脱硫净化技术及产品开发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因在煤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反应性的关系和调变方面的理论创新和贡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1年他又与自己的学生一起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累计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7部(其中英文著作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of Coal 是国际上该领域的首部学术专著)。2008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年因对煤结构与反应性的深入理念和对现代煤清洁转化的领导力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从2004年开始,谢克昌就“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型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与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低碳经济与低碳能源技术”等方面开展战略研究,撰写论文和学术报告数十篇(次)。2009年8月,他倡导并推动“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立法和实践。

谢克昌.jpg

    2010年6月,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后,他提出并组织、主持完成中国工程院“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此后,又根据国家需求组织并主持完成“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等系列重大咨询项目,为推动能源尤其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作出重大贡献。

    2014年,谢克昌主持完成《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强调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洁能源;首次提出煤炭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项目研究成果出版12册、共77万字的系列丛书,为煤炭行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导,被业界誉为最全面、系统深入、科学的煤炭行业战略研究。

    2015年,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农村散煤污染问题,谢克昌组织院士专家首次系统开展我国农村能源革命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农村能源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举措。

    2020年9月,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在谢克昌看来,现代煤化工产业的“高碳”属性不可回避。他表示,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煤炭的基础地位,但我国煤炭人均拥有量仅为全球人均的3/4和美国人均的13%,必须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另一方面,要开展碳减排措施性能评价,建立“双碳”技术分类评价体系,构建碳足迹精确核算方法与平台,加强基础研究,为统筹安排提供依据;要强化碳排放责任划分,加强能源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智慧发展;要警惕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尤其是不切实际的能源转型可能带来的能源危机。

    这位致事之年的“乌金”院士,仍以旺盛的精力活跃在我国能源科技研发和战略咨询的一线。(光明日报记者张亚雄)

    院士小传:

    谢克昌(1946— ),煤化学工程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光华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理事长等。作为我国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煤化工和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科研、开发、教学和战略规划研究。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 973计划能源领域项目;倡导并推动“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立法和实践,为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奖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奖项。中共党员/民革党员,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文:https://share.gmw.cn/kepu/2022-05/27/content_35768891.htm

谢克昌
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能源化工、煤化工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