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奖金他全捐了!研究火药60年,他是名副其实的三冠王

2021-12-13   人民日报   阅读量:86

    很多人听说王泽山的名字,是源于近期南京理工大学收到的一笔高额捐款——1050万元。

    这些钱,是王泽山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的奖金。他把这些钱捐赠出来,以此来激励在教学一线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和成绩优异的学生。

    千万元捐款,数额不菲。不过,从专业领域来说,王泽山院士的成就却更加“不菲”。

    他一头扎进“火炸药研究”60多年,已经是业内人公认的,不折不扣的“火药王”。


    唯一自愿学习火炸药的人

    1954年,19岁的王泽山高中毕业,正面临着大学入学的专业选择问题。

    那个时候,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每一个热血青年心中都有一个强国强军的梦想。因为这个,与空军、海军相关的专业,一时间成了大热门。

    但王泽山的想法却和当时的很多同龄人不一样,他注意到了一个不那么热门的专业——火炸药。

年轻时的王泽山


    火炸药这个专业实在是太基础、太枯燥,甚至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当时,很多人都说,搞火炸药的人“一辈子也出不了名”。

    可王泽山却不这么想。在他看来,火炸药是大多数火力武器的基础。没有火炸药,导弹、轰炸机等高杀伤力的武器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虽然这个专业看似不起眼,但它的重要性却远超其他人的想象。

    即便在别人眼里,这个专业并不是什么热门专业,但国家的需要,远比一句“热门”的评价要有意义。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王泽山,成了当时班级里唯一一个自愿学习火炸药的人。


    “火药王”的诞生

     谁也没想到,大家心里“一辈子也出不了名”的火炸药专业,偏偏让王泽山研究出了点名堂。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形势逐渐趋于和缓。这个时候,曾经储备的大量火炸药就需要面临一个超期废弃的问题。

    当时,国际上对待这种超期的火炸药,通常的处理办法就是深井注入、海洋倾倒等,可是这种销毁手段对周遭环境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副作用,一度被国际法明令禁止。王泽山看到了国家对这方面的需求,决心将研究重心放在这个方向。

    他认为,解决废弃火炸药的安全再利用问题,关键要解决好两个方面。一个是要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性,另一个,是系统规划出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范围。在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后,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他通过特殊的处理技术,把退役和废弃的火炸药分别转化为爆破、驱动药剂、化工原料等多种军、民用产品,使我国火炸药的生产、储备和使用走向了一个良性循环。

     1993年,王泽山凭借这项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然而,王泽山并没有满足。

    在这之后,他又发明了火炸药“低温感度发射装药与工艺技术”,构建了火药燃速与燃面的等效关系,彻底解决了火炸药对外界温度敏感性过高的问题。

    这项技术,让王泽山获得了199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这两项极具含金量的奖项,让王泽山成了人们心中的“火药王”,更是科技领域,不折不扣的“双冠王”。


    让中国火炮重回巅峰

    1999年,62岁的王泽山又向火炸药领域的新目标——远程射与模块发射装药技术发起了挑战。

    这项技术是火炮实现高效破坏、精确击打的关键性技术,可以说是火炮技术现代化发展的敲门砖。在此之前,美国、英国等国曾经联合研究过全等式模块装弹技术,但最终都失败了。其难度可见一斑。

    但王泽山觉得,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再拼一把。以前,用火炮打击远近不同的目标,需要在不同的装药模式间来回切换,操作又繁琐又费时。如果这项技术能突破,就能大大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水平。

    可王泽山没想到,这一拼,就拼了将近20年。

    2016年,王泽山终于成功拿出了让中国火炮傲视全球的等模块装药技术。这项技术应用在火炮后,火炮的整体射程提高了20%以上,最大发射过载有效降低了25%以上。不仅其弹道性能全面超过所有国家的同类火炮,还降低了火药燃烧产生的火焰、烟气、有害气体,减少了对操作员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2017年年初,82岁的王泽山再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成为国内科技界罕见的“三冠王”。

     如今,86岁的王泽山院士依旧坚持在工作第一线。

    他说:除了研究,别的我都不擅长,我的生活早就和科研绑在一起。

    只要有新的技术难题,他的研究就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