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陈政清院士领衔!湖南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

2022-02-16   澎湃新闻   阅读量:673

     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二批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认定结果
 
     由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陈政清院士领衔的
 
     风工程与桥梁工程教师团队
 
     名列其中
 
     继我校陈江华教授带领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
 
     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后
 
     我湖教师团队再获此殊荣!
陈政清院士。
 
     针对我国工程建设的重大需求
 
     陈政清院士带领团队在
 
     大型土木结构抗风及振动控制
 
     高性能桥梁新结构
 
     大型桥梁与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
 
     既有桥梁加固与改造设计基本理论
 
     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科学研究上
 
     敢为人先、锐意创新
 
     为我国“交通强国战略”贡献湖大力量
 
     三尺讲台上
 
言传身教、诲人不倦
 
     培育了一批批土木英才数十年来,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陈政清院士领衔的风工程与桥梁工程教师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
 
     近三年承担各类纵向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总经费超5000万元,发表论文200多篇。
 
     团队成员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推动教学创新和课程改革;坚守科学研究初心,瞄准制约桥梁工程领域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进行攻关;面向科技强国与创新创业等重大战略,推动电涡流阻尼技术、超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安全监控系统等从实验室走向产业。
 
     团队干事创业、砥砺奋进,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湖大人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成为湖南大学教师团队的优秀代表。团队负责人陈政清院士(中)指导团队成员进行
 
     高性能电涡流阻尼器研发。
 
     以德施教,不忘育人初心
 
     培养莘莘学子成国家栋梁之才
 
     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团队负责人陈政清院士从教三十余年仍深耕砚田不辍。他授课既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他主讲的《结构动力学》课程将抗风抗震和振动控制的工程实例融入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指导学生获第五届、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金奖,创新成果得到央视等媒体广泛报道,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行业骨干人才。
 
     传承团队“矢志教育教学、不忘初心使命”的优良传统,团队青年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获得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特等奖等优异成绩。团队负责人陈政清院士(中)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团队始终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落实卓越人才的培养需求,与时俱进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学科在电涡流减振技术、UHPC高性能桥梁结构、智能检测与监测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不断更新课程教材、课件及教辅书籍,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先进性和高阶性。
 
     2020年,团队负责的“桥梁工程”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教育教学成效突出,近年来先后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湖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所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等。
     近年来,团队出版各类著作及教材29部,其中《桥梁风工程》和《桥梁工程》等教材广受好评,《桥梁工程》15年间修订5版,销量居同类书籍首位,被包括28所“双一流”高校在内的100余所高校采用,支撑所在学院获得2021年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团队负责人陈政清院士(中)开展项目研讨。
 
     矢志创新,不负时代使命
 
     铸就风工程与桥梁工程核心科技
 
     陈政清院士率领团队敢为人先、开拓创新,面向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和经济主战场,取得了系列化原创成果,提升了我国风工程与桥梁工程的核心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陈政清院士领衔提出了三维梁杆结构几何大变形的UL列式法和相应计算程序,最早解决了我国悬索桥和斜拉桥的三维非线性设计计算问题,应用于我国第一批四座悬索桥设计以及其他后续重要悬索桥非线性设计;解决了颤振、多阶涡振等多个计算与实验难题;发明的永磁式磁流变减振技术不再需要电源,特别适合斜拉桥拉索减振。
 
     近10年来,针对传统油阻尼器磨损漏油、使用寿命短的缺点,原创性提出电涡流阻尼新技术的概念,攻克了电涡流高性能仿真与设计方法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发出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大吨位电涡流轴向阻尼器,创新了一种无机械摩擦、无工作流体、无需电源的新型减振技术,实现了启动摩擦力降低90%、全寿命成本减少2/3、耗能效率提高6~8 倍,适用温度从-25~60℃扩展到-80~200℃,从源头上革命性地解决了大型结构减振的世界性技术难题,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跑地位。
 
     研究成果应用于上海中心大厦,摩洛哥NOORIII塔式光热电站,苏通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冬奥会国家体育馆速滑馆、拉萨-林芝铁路藏木特大桥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以及野战车辆、武器装备制造、航天科工等领域。新型电涡流阻尼器典型工程应用。
 
     针对钢桥桥面长期存在的疲劳开裂、铺装频繁破损等难题,在团队主要成员邵旭东教授领导下,提出了钢-薄层超高韧性混凝土组合桥面新体系,提高桥面局部刚度30倍以上,大大降低了钢桥面疲劳开裂风险,显著延缓了钢桥面铺装的破损速率,大大降低了铺装翻修的巨额成本。
 
     团队还研发了相适应的施工、修补、拆除等系列关键技术,建立了成熟的设计理论、施工方法和检验标准,实现了在高寒、酷热、强震、腐蚀等不同严酷环境中的新、旧钢桥的规模化应用。
 
     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100余座桥梁,包括主跨1480m的杭瑞洞庭湖大桥、主跨1092m的沪苏通长江大桥、海文跨海大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等国内外重大工程,节约全寿命成本上百亿元。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并入选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钢-UHPC轻型桥面组合技术及其典型工程应用。
 
     团结协作,不断奋发进取
 
     打造风工程与桥梁工程研究高地
 
     在团队负责人陈政清院士的领导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已形成国内外知名的风工程与桥梁工程研究团队。团队秉承“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理念,数十年薪火相传,打造了一支“院士+杰青+教授+青年骨干”的一流教师队伍。
 
     目前,陈政清院士团队已发展到3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士1人,教授13人,副教授11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了系列化原创性研究成果,使湖南大学成为了风工程与桥梁工程领域的研究高地。来源 | 教师工作部
 
原标题:《陈政清院士领衔!湖南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
 
阅读原文
陈政清
中国工程院院士
工程力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