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 “双碳”目标下 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丨意见领袖

2021-12-30   第一财经   阅读量:34

       2021年11月14日,因疫情推迟了一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在格拉斯哥落下帷幕。《格拉斯哥气候公约》重申了《巴黎协定》的温度控制目标,并强调“决心继续努力将温度上升限制在1.5℃以内”。但想要完成这一目标,实属不易,需各成员国的共同努力,加大落实力度。

       自2020年9月以来,我国先后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即“3060”目标。加速向清洁能源“切换频道”成为各部门、各领域的重点工作,许多颠覆性的“重新定义”正在发生。推动我国能源结构深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又有哪些?

       本期《意见领袖》张媛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黄震。


       碳达峰是量变 碳中和是质变

       向“双碳”目标进发,意味着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方式被重新定义,这与高质量发展目标一致的背后,是一场方兴未艾的能源革命。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认为: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有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因为碳达峰是个量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不断地去节能减碳。碳中和是质变,碳达峰的量变走不到碳中和的质变,它中间是有鸿沟的,没有能源革命,没有系统的社会变革,没有一些颠覆性的技术去支撑它,是很难达到碳中和的。


       建立零碳能源体系,需要先立后破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且占比高达85%左右,如何顺利跨过量变到质变的鸿沟呢?黄震说:一个是要大力去发展我们的新能源发电,把电力能够做到零碳,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把化石能源发电作为主体的电力系统,转化成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先立后破。

       此外黄震还表示,“双碳”不是简单的弃煤或者弃化石能源。实际上化石能源即使到了碳中和那天,在我们国家,它还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性能源。

       今后,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将发生怎样的变革?中国如何通过创新、科技以及市场化手段实现“双碳”目标?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