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崔崑院士:坚守正道,百炼成钢

2018-03-16   华中科技大学   阅读量:112

华中大,有这样一位党员,他有60年的党龄、70年的教龄,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的钢铁事业;有这样一位教师, 《人民日报》先后两次在要闻版对他的典型事迹进行报道,而第二次,正是在9月10日教师节当日将其作为全国优秀教师典型推出。这个人,就是华中大的“钢铁院士”——崔崑。

从2017年年初到现在,崔崑院士的先进事迹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钢铁院士”迅速成为教师党员们学习的先进榜样。

勤俭一生,却对学生格外大方

崔崑院士一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他扶贫济困慷慨大方,对自己却能省就省。2015年春节(初一),学院领导到崔老家慰问,个人买了一些水果。崔老看到水果便说,“现在中央规定不得送礼,你们这不是违反纪律,这样不好。”在交流中,崔老谈到对社会上一些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深感忧虑:“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节俭风气浓浓,干部都不许开公车办私事,现在公款吃喝风少多了,这是好事,只要中央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社会风气肯定会越来越好。”交谈中,有一位同志不经意看到崔老师穿的白色衬衣领口破了,就说崔老大年初一怎么还穿着一件破衣服,他笑着说:“没关系,家里有新的,出门时换一下,扔了太可惜。”在场的同志都感动默然,大家都知道2013年12月,崔崑院士和夫人朱慧楠教授及女儿崔明玲将他们毕生的积蓄420万元捐赠学校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每年资助28位本科生,每人次8000元。

捐赠仪式上,崔崑院士结合自己的人生体会讲述捐资助学的初衷,大学是人生中最珍贵、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间,他希望同学们珍惜这一宝贵时刻,勤奋学习,健全体魄,提高人文素质,学好扎实本领,热心公益事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不多,但各个是“精品”

“我不想培养次品和废品。我招的学生,进门时学历有高有低,但个个都想干事、能干事。反之,那些只想混文凭的人,我不欢迎。这一辈子,我过得很值,也感到欣慰。”

崔崑院士始终对学生在学术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言传”和“身教”很好地结合起来,德以修己,教以导人。崔老具有很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工作严谨踏实。他在多年的教学与科研中诲人不倦,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深受爱戴。

崔崑院士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共培养了24名博士、23名硕士。“我的学生中,有10多人已是教授兼博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的取得的成绩比我还大。”崔崑院士说。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导刘宁回忆,当年求学时,崔老师让研究生参与到他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部级基金等项目中,学生得以快速成长。“严格要求、鼓励创新、学以致用,这是恩师的教学原则。今天,我也这样要求学生。”

矢志不渝,过着“钢铁人生”

“钢铁是新中国工业的脊梁,崔院士更是把心血都用在了钢铁事业上。”原校党委副书记梅世炎这样评价崔院士。

崔崑为我国特殊钢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研制成十种新型模具钢,在上百家工厂得到应用,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梅世炎提到,按当时的价格计算,这些成果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了两亿元。“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供应不足,崔崑带领的课题组所用盐浴炉等设备耗电量大,只能在用电低峰时使用,夜间上班成了常态。材料学院周凤云教授、张同俊教授回忆说,当年崔崑常常通宵守在摄氏1200多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眼睛紧盯着仪表数字,丝毫不敢懈怠。那时候崔崑白天还有课,可他硬是没耽误,白天该上课则照常上课,绝不要求照顾。

在材料学院原党委书记郑恩焰眼中,崔崑是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代表,执著于自己的事业,在八十高龄时,还独自在电脑前完成了一部200万字的专著《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他讲到:“我们想给崔老师安排个秘书,帮他整理资料什么。可是他拒绝了,请人帮忙买了电脑并自学,亲自整理书稿。书里的图都是他亲自画的。”

崔崑院士的坚持造就了这本让行内人惊叹不已的巨著,然而他还是觉得不够。如今,已经92岁高龄的他,决定修订这本出版才4年的专著。他说,科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求真求美,不断追求新知。

一种坚韧不屈的钢铁品格,一颗奔腾不息的报国雄心,凝铸成他不同凡响的钢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