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他用“光”改变中国 研究成果助力国之利器探索星辰大海

2021-05-28   央视新闻   阅读量:160

    在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两弹一星”的研制、“863”计划的实施、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展纲要等,都事关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这些大事件,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倡导和参与,他就是用“光”来改变中国的科学家——王大珩。

    “在党的领导之下,我们要以开拓进取,创新的精神,来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人民服务。”

——王大珩

    这是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的科学家王大珩,2001年说的一句话。1978年,他在入党志愿书中,早已写下了“刻苦从事科学事业,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奋斗终身”这一誓言。王大珩1915年出生,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攻读光学专业,1948年满怀科技强国之志回国效力。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我那时候是才从国外归来,那时候有两条路子,一条路子是国外我原来服务的那个公司,打电报要我回去,还有一条路是到解放区来。我没走那条路,我到解放区来。我要为祖国,为我们民族做些事情。 

    1948年,王大珩在地下党的帮助下,成功抵达刚解放的大连,参加创建大连大学。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没有自己生产的光学玻璃,更无法制造出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光学仪器。1951年,王大珩受命筹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而1400万斤小米是他所有的经费,不到10年的时间里,王大珩带领团队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光电测距仪等。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党委书记 金宏:彻底改变了新中国在光学和仪器领域的空白面貌。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记录下这段珍贵影像中核爆火球尺寸的高速摄影仪,正是王大珩主持研制的,更重要的是,这种买都买不来的仪器,能记录推断原子弹的威力的关键信息,为我国核事业此后的发展提供了无比珍贵的科学支撑。

    上世纪60年代,王大珩按照党的规划布局,迎难而上,把光学事业和国防科技需求紧密联系起来。1965年,王大珩再次按照党的部署,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方案工作。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党委书记 金宏:为独立自主发展我国大型的光电设备开创了历史,为“两弹一星”作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上世纪80年代,王大珩将目光投向中国科技战略布局,当他获知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1986年3月,王大珩会同其他3位科学家,及时向中央提出“发展我国高科技”的建议,由此产生了举世瞩目的“863”计划,促使发展高科技成为实现我国科技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别的国家,强国都在搞高技术,你要是跟不上的话,你这个民族还站得起来吗?我是带着这么一种心情提出来的。

    作为战略科学家,王大珩还为国家重大科技领域的发展积极出谋划策。我国开展激光核聚变研究、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大飞机”项目的实施,以及“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展纲要”的制定等,都得益于他的提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07年3月,他就一项国防光学项目,向导师王大珩咨询时的场景。

    王大珩首批博士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会林:王老就坐着不动,一直谈了70分钟还没谈完,规定是不超过半个小时。王老说,我今天是92.07岁,我知道我工作的时间不多了,但是我努力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党、对国家、对科学事业这么负责的精神非常可贵。

    步入晚年,视力下降,王大珩就靠放大仪,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靠听力经常参与重要的学术活动,来获取世界科技前沿信息。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这样才能了解一些现代科学进展的大的形势,也可以说,这是本质上的一个使命。

    2011年,两院院士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1985年王大珩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但他始终强调,贡献和荣誉是大家的。

    王大珩首批博士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会林:中国光学科技馆办王大珩展览,他托人找我说,不能写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之父,凡是有这样的词统统去掉。他历来这样,说我的工作都是很微不足道的事情,这些一定是体现集体的智慧。

    精密光学设备 助力国之利器探星辰大海

    1951年,王大珩院士筹建的中科院仪器馆,就是现在长春光机所的前身,在这里诞生了我国几十个“第一台”精密光学设备,被誉为“中国光学事业的摇篮”。沿着王大珩开辟的光学道路,如今,我国众多国之利器所需要的“慧眼”,都在这里研制。

    这就是今年2月5日,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拍下的第一张火星照片,火星的标志性地貌清晰可见,中国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探测器拍下火星的真容。而拍下这张照片的,正是长春光机所研发的火星高分辨率相机。不仅如此,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最大的应用载荷——巡天光学设施,也在这里研发,已经转入初样研制阶段,其分辨率与哈勃空间望远镜相当,视场角却是它的上百倍,预计于2024年前后投入运行,将在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等重大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

    在深海探测上,长春光机所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超高清微光相机,随奋斗者号成功深潜10900多米,助力世界首次万米海底超高清视频实况直播。在生命科学领域,长春光机所研发的繁殖系种子荧光检测分选仪,还突破了制约袁隆平院士团队第三代杂交水稻推广应用的最大瓶颈,助力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党委书记 金宏:全所广大科技人员,将继续追求王大珩科学精神,正如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继续在国民经济发展等领域,布局光学技术应用。

(编辑 赵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