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6余万29日消息(记者王瑞涛)“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今天我们邀请军史专家董保存继续为您讲述“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
彭桓武,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理论物理和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以及第一艘核潜艇的理论设计工作中做出了卓越贡献,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董保存:“说到彭桓武院士,人们都会用四个字来评价——赤子之心。为什么说彭桓武有赤子之心呢?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1931年,他通过自学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23岁的彭桓武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他的老师玻恩教授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玻恩教授和爱因斯坦有着几十年的友谊,经常通信。玻恩曾在信中向爱因斯坦这样称赞他的爱徒:‘中国人彭桓武尤其聪明能干,他总是懂得比别人多,懂得比别人快。’同时玻恩教授还将彭桓武推荐到了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所,师从著名教授薛定谔。
玻恩和薛定谔二位教授对彭桓武的评价很高,他们认为这个年轻人理解能力超群,学习了很多知识。但彭桓武却曾和二位导师笑称:‘你们只是说我在学术研究方面具备一些能力,但是我这个人在人情方面的知识还不如一个中学生呢’。”
在国外留学期间,彭桓武在理论物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著名物理学家玻恩等人的高度赞扬。彭桓武在生前的一次采访中回忆说:
“我数学方面的知识都是玻恩老师传承下来的,他有一个私人的图书柜,我可以随便看。我在英国学的是德国哥廷根学派,那是数学老祖宗,几代名师都在那儿,所以我的数学在那里学的比较高深。”
董保存:“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究理论攻关的过程中,彭桓武对数学、物理方面的超常记忆力让很多同事感到惊叹,他可以随手在小黑板上写出一长串的公式来。彭桓武80多岁的时候,还可以毫厘不差地背诵物理学中那些特别繁杂的公式,令很多年轻人叹为观止。
1947年,他到比利时参加会议时,绕道法国巴黎看望了钱三强和何泽慧两位科学家。他们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同学,后来也都成为了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在巴黎重逢,他们聊到了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的事情,彭桓武和钱三强两人相约,一定要想办法回到祖国,为祖国做些事情。
为了回国,彭桓武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搭上了一艘英国的运兵船,找到一个舱位,几经颠簸流离,终于回到了祖国。很多年以后,有人问彭桓武:‘当时你在英国的学术地位那么高,成为皇家科学院的院士,这种情况下你为什么要坚定地选择回国呢?’他回答说:‘一个中国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学成回国是每一个海外学子应该做的’。”
新中国成立后,彭桓武将研究方向逐步转到原子能及核武器的研究,并把主要精力放在青年干部培养、相关理论研究和学术组织工作上,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代反应堆理论研究人员。谈到从事核武器研究时的初心,彭桓武在一次采访中说,研制核武器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咱们并不是主张核武器,我那个诗里面不是讲的嘛,‘科学为人民幸福,核能促世界和平,忠心遵照党领导,服务竭诚终此生’。”
董保存:“彭桓武回国后,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原子弹事业刚刚起步,中央决定调彭桓武到当时的二机部,北京的九所,接替撤走的苏联专家,负责核武器的物理研究工作。从那时起,彭桓武长期从事理论物理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在中国开展了原子核、钢锭快速加热工艺、反应堆理论和工程设计以及临界安全等多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都非常专业。概括地说,他对中国的原子能科学事业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对中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和理论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这些贡献都是默默无闻做出的,他是一个幕后英雄,直至今日你很难找到彭桓武先生在这个领域的故事。
在研究原子弹期间,彭桓武就开始琢磨氢弹的相关理论。也正是在彭桓武的指导培养下,在“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邓稼先、周光召、于敏、黄祖洽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氢弹试验很快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相继研发成功后,各种荣誉接踵而来,彭桓武却从不居功自傲,总是把功劳归功于集体,并总结提出了“搞大科学工程一定要依靠集体智慧”的观点。
“我做的事比他们都少得多,‘两弹一星’主要组织人是钱三强,实际受苦受难比较多的是王淦昌,我只能拿笔杆子在纸上,独立地去看他们的工作做的对不对。”
董保存:“当时彭桓武和十个科学家获得了原子弹、氢弹研究中的数学物理问题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按照国家规定,这项奖章应该授予名单中排名第一的获奖者。当同事们把这个奖章送到彭桓武家里的时候,彭桓武坚决拒绝。
他说:‘这是大伙一起干的,这是集体的功勋,不应该由我独享。’大家就反复劝说:‘这是按照规定来的,你排第一个,就应该首先给你。’彭桓武说:‘奖章我收下了,现在这枚奖章已经归我所有,我有权来处理它,请你们把它带回去,就放在研究所,献给所有为我们这项事业贡献过力量的人吧。’就在这一天,他提笔写下14个字:‘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从此以后,每当有人提起彭桓武在 “两弹一星”研究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时,他总会非常严肃地说,那都是大伙儿一起干出来的。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讲讲彭桓武留下的那份遗嘱。2007年2月28日彭桓武病逝,他在遗嘱中写明,要把遗体捐献给医院进行医学研究,把自己积蓄的50万元钱捐献给中科院物理理论研究所。在这份彭桓武亲笔签字、令人动容的遗嘱中,他写道:‘丧仪从简,不举行任何会,骨灰不存任何公墓,由遗嘱执行人按遗嘱归返自然。两弹一星金质奖章赠给国家一级的军事博物馆,书赠送理论所图书馆。’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后人,我们应该永远向他学习,学习他的赤子之心,学习他的精神,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